中国农业历史之最(《一望万年》破解水稻驯化
稻米,是养育全球近半人口的主粮,造就了一种独特的“稻作”文明。从水边野草的种子到人类餐桌上的主食,稻谷的进化历程究竟是如何开启的呢?又是谁在万年前率先开始了水稻的种植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寻古中国·稻谷记》的第一集《一望万年》,揭开这一历史神秘的面纱。
在江西省的万年县,有一处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这里发现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引起了全球考古界的广泛关注。在这里,陶器的历史被追溯到大约两万年前,这是国际考古界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陶器的出现,是否意味着远古先民发现了新的食物来源呢?
在电子显微镜的帮助下,考古学家在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的植硅体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距今16000年前的植硅体全部为野生稻,而在距今约12000年的时候,野生稻植硅体中却出现了栽培稻的标志。这一发现,标志着人类在那个时候已经开始驯化水稻。这只是稻作起源的一部分真相。
在浙江省的金华、衢州、绍兴、台州等地,我们发现了上山文化遗址。在这些遗址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还发现了墓葬和房址遗迹。这些遗迹的主人很可能是第一批走出洞穴的先民。他们的定居意味着人口的显著增加,那么他们的食物来源又是什么呢?
很难想象,在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大规模地驯化水稻,并且普遍食用。通过一系列考古发现,如炭化稻米、栽培稻植硅体、收割水稻的石镰等,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甚至在一次实验考古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他们是如何剥开稻壳、食用稻米的。他们用石磨盘和石磨棒等工具进行稻米脱壳。从仙人洞、吊桶环到上山,中华远古先民在一望万年的时光里,开启了稻作农业的崭新篇章!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稻作文化的发源地。
8月14日晚,央视一套的《寻古中国·稻谷记》将为您详细解读水稻驯化的密码,追寻世界稻源的真相。让我们一同期待,揭开这一人类文明的神秘面纱。来源 央视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