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看《孔子》大呼 崩溃 直指5处常识硬伤

传统文化 2025-08-05 04:54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关于电影《孔子》的争议:历史常识的五大疏忽

日前,备受瞩目的电影《孔子》在上海举行了看片会。这场视听盛宴过后,却有一位特别的观众愤慨不平。《百家讲坛》中的专家鲍鹏山,对于电影的批判让人震惊。他痛陈电影中的五大历史常识硬伤。对此,我们不妨一一剖析其内涵与背后的故事。

鲍鹏山指出电影中孔子的儿子名字被错误地写成了“孔锂”,实际上孔子的儿子名为孔鲤。这一错误不仅令人啼笑皆非,更是对历史的严重不尊重。如此明显的错误,无疑让人对电影的严谨性产生质疑。

鲍鹏山对编剧的常识提出了质疑。在古代,学生对长辈的称呼有着严格的礼仪规范。孔子作为长辈,应当直呼弟子的名字而非他们的字。电影中出现的称呼错误,暴露了编剧对于古代礼仪文化的无知。

关于南子的死因,电影中将其描述为在内乱中被致死。历史上卫国的太子意图南子却因此被逐。这一情节的处理显然与史实不符,让人对电影的忠实度产生疑虑。

电影中孔子两次提到的“言必信,行必果”,虽然这句话确实出现在《论语》中,但孔子本人并不赞成。他反对将事情推到极端,这与电影中的表述相悖。而电影中弟子颜回的“劝说”孔子的话,竟然是出自于丹之口,这混淆了历史人物的思想,让人不禁对电影的原创性产生质疑。

关于电影中的战争场面,虽然特效制作出的千军万马场面恢弘壮观,但春秋时代的人口并不多,数百人的战争就已经是大规模的了。电影中的战争场面显然夸大了历史真实情况。这一疏忽也让人对电影的严谨性和真实性产生了疑虑。

《孔子》这部电影虽然在视听效果上给人带来了震撼,但在历史常识方面却存在多处疏忽。这些疏忽不仅暴露了编剧和导演在历史知识方面的欠缺,也让观众对电影的信任度大打折扣。希望未来的影视作品能够更加尊重历史,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