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不能挖的八大理由是什么?
导读:这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完成的帝王陵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陵墓。其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皇城的威严和宫城的神秘。这座陵墓中,隐藏着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谜团,让无数挖掘工人倍感困扰。今天,就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揭开这座古老陵墓的神秘面纱吧!
这座陵墓的主人,是那位统一六国、威震四方的秦始皇。他在公元前210年离世后,被安葬于此。而这座陵墓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那些环绕其周围的陶俑。这些陶俑略小于真人,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它们与战马、战车和武器共同构成了一幅现实主义的完美画卷,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当我们谈及挖掘这座陵墓时,便会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能否建造一个跨度超过500米的大棚?据史书记载,秦始皇陵的封土高度达五十丈,周长达五里有余。经过两千多年的自然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存的封土已经比原来缩小了许多。为了了解封土原来的大小,秦俑考古队曾进行钻探,发现其基础部分呈近似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如果要发掘地宫,就必须先处理掉地面上的坟土。
挖掘秦陵并非易事,需要长时间的精细作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避风遮雨,保护出土文物。在露天作业的环境下,搭建一个大棚是不可或缺的。但大棚的搭建并非易事,其跨径必须达到500米以上。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是否可以在封土上立柱子来缩小跨经难题呢?这样做无法完全去除封土,而且地宫挖出后,到处是柱子,如何保证地宫的完整平面呢?现有坟下面的土质状况是否符合立柱子的条件也是一个未知数。
要成功挖掘秦陵,必须建造一个跨径超过500米的大棚。幸运的是,现代技术已经具备了建造大跨径梁架的能力。即使真的能够建造这样的大棚,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是否要挖掉封土呢?这个问题引发了无数的争议和思索。是保留封土,还是挖掘?无论如何,这座神秘的秦始皇陵都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