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排名(开国上将排名)
史源历史专栏第2817期
在全球空军力量的排名中,中国位居第三,而歼-20战斗机的出现无疑大大增强了我空军的力量。还有一个国家的空军实力超过中国,那就是印度。尽管印度的经济实力并不突出,但其军事力量不容小觑,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包括美国的F-22隐形战斗机、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以及法国的阵风战斗机等。
让我们回到中国的历史时刻。1955年全军授衔,开国上将共评出55位,后来补授了王建安和李聚奎两位,总数达到57位。在这之中,许世友将军曾对自己的军衔有所疑虑,希望能获得更高的军衔。他找到总理沟通此事,总理耐心听完他的想法后,淡淡地提到萧克也只是评了上将军衔。
许世友听后平复了情绪,不再纠结此事。论资历,许世友远不及萧克,他在红四方面军时担任军长,而萧克则担任过红六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萧克在建国后也只评上了上将军衔。这件事虽然合情,但并不合理。很多人对此不解,萧克的资历和贡献能否镇得住上将?答案是肯定的。
但值得注意的是,开国上将的排名并不是按照资历和贡献来确定的。与元帅和大将的排名不同,这57位上将并没有高低先后之分。萧克虽然在名单中排名第一,但这并不是因为他能“镇住上将”,而是因为评衔时的任职单位顺序确定。大体原则是“从中央到地方”,国防部作为中枢部门排在首位,所以萧克作为当时的国防部副部长被排在了第一位。
其实这种排序逻辑也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开国上将数量众多,如果逐一比较军功和履历来排前后顺序,难免会出现争议。因此按照评衔时将领们任职部门的顺序逐次往下排,不失为一种巧妙的排序方式。实际上,“上将有高低先后”之说更多来源于人们的议论和猜测。
我要强调一点,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这是对我们知识产权的尊重,也是对原创精神的守护。希望各位读者能够理解和遵守这一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