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白起宁愿最后自刎都没有再出征赵国 原因
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战神白起的内心挣扎
今天趣怪网的小编为您带来一则关于战国时期传奇人物白起的趣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位战神的内心世界,探索他的故事。
白起,被誉为战国时期四大名将之首,个人成就震撼世界。近40年的军旅生涯,他参与的大小战争无数,却从未败过一次。斩杀魏韩联军24万,楚军10万,赵军更是高达45万。在整个战国时期,因战争死亡的士兵约有200万,白起独占95万,被后世尊称为“杀神”。
这位一生为秦国征战沙场、付出一切的战神,在晚年却拒绝了出征赵国的命令。公元前259年,赵王违约,秦王派兵攻赵。当时白起因病无法领兵,但半年过去,战事并不顺利。当白起病愈后,秦王再次让他担任主将攻打邯郸。白起却一再拒绝,甚至选择自刎。这是为何呢?
一、源于秦王的不信任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打算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消灭赵韩两国。秦王的决定让白起撤军,失去了灭赵韩两国、青史留名的机会。范雎的游说和秦王的不信任让白起心灰意冷。
二、攻打邯郸的艰难
白起拒绝出征赵国,是因为他预见到此战秦军必败。邯郸保卫战距长平之战已有一年多,赵国早已作好迎战准备。再加上长平之战中秦国的伤亡巨大,此时攻打邯郸,秦军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内心的愧疚与改变
白起一生如麻,被世人称为“杀神”。晚年的他生过一场大病后,内心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意识到自己的杀戮过多,心生愧疚。当秦王要求他出征时,他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在被逼迫无奈动身时,依然有怨言。最终,在范雎的游说下,秦王忍无可忍,逼迫白起自杀。
白起的悲剧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战神的荣耀与挣扎。他在战场上无所畏惧,却在晚年因内心的愧疚和秦王的猜疑而陷入困境。他的故事让我们思考荣耀与责任、勇气与内心的平衡。
参考文献:《史记》
本文到此结束,欢迎阅读评论,一起走进白起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