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天骄拓跋珪最后竟死在自己儿子手中?
在波澜壮阔的五胡时期,拓跋珪以其无与伦比的英勇气概,二十五岁便一举击败后燕,夺取河北,实现了国家的复兴。他的辉煌成就让人瞩目,如同所有英雄,他也有自己的苦恼——那就是接班人的问题。
拓跋珪共有十个儿子,其中两个不幸早逝。剩下的八个儿子中,长子拓跋嗣无疑是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他的母亲因为未能铸成金人,未能登上皇后宝座。北魏的后妃制度独特,其中铸金人是一种选择正妻的方式,而另一种制度则残酷无情:一旦后妃所生的儿子被确立为皇位继承人,她就必须自杀。
拓跋嗣极为孝顺,当得知父亲要赐死母亲时,他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痛哭不已。拓跋珪的决定似乎无法改变。为了拓跋氏的江山,他必须做出这样的决定。拓跋嗣在痛苦与挣扎中,选择了暂时离开皇宫,以避开这场风波。
拓跋珪并未因此改变心意。他把目光转向其他儿子,却发现他们并不如长子拓跋嗣出色。特别是二儿子拓跋绍,他的身世离奇,母亲曾是拓跋珪的姨妈,因美貌被其看上,进而强娶为妻。但拓跋绍的性格凶悍悖逆,经常惹事生非,以打劫为乐,让百姓怨声载道。
拓跋珪对这位儿子的行为极为不满,曾经严惩过他。但拓跋绍并未因此改过自新,反而更加肆无忌惮。他的行为严重影响了母亲贺氏在宫中的地位。一次争吵中,贺氏被拓跋珪囚禁,她深知丈夫的脾气,担心自己的性命不保,于是找上了儿子拓跋绍。
十六岁的拓跋绍带着一群心腹,趁着夜色闯入天安殿。当时拓跋珪正在熟睡,毫无防备。当发现拓跋绍带着利刃逼近时,他试图抽出武器自卫,但已经来不及了。拓跋绍狞笑着一刀挥下,拓跋珪惨叫一声,倒在地上,结束了年仅三十九岁的生命。
这位少年英主的离世令人唏嘘不已。他的辉煌成就、接班人的纷争以及家族内部的纷争都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这一切都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展开和落幕——一位年轻的领导者面对权力的诱惑和挑战时做出的选择和决策让人们深思和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