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以后,长安是怎么一步步逐渐沦为废都的
中国的地理格局宛如一幅不规则的围棋盘,其军事地理特色尤为突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关中、河北、东南和四川犹如四角之锚,山西、山东、湖北和汉中则像四边之壁,而中原稳坐中央腹地。
华夏民族的古老疆域,主要分布在黄河与长江的中下游地带。禹贡九州图中的豫州,恰好处于这棋盘布局的中心。
谈及关中,我们眼前便浮现出一个战略要地。它位于中国地理格局的西北角,腹地是渭河、泾河、洛河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平原,被誉为“八百里秦川”。这里山川环绕,既是天然的屏障,为其增添了战略上的优势;又是农业发达之地,保障了粮食的充足,足以养兵屯粮。历史上,西周、秦、西汉、唐等朝代均在此建立首都,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关中的四周,有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四座雄关。这些关口不仅控制着关中的出入通道,还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防线。向东至中原的崤函古道,是关中与中原联系的纽带。函谷关和潼关分别扼守着这条古道的东端和西端。武关连接着河南的南阳,散关通往四川,萧关则是西北的门户。
除了这些关隘,蒲津渡口也是出入关中的重要通道。这里既是山西进入关中的通道,也是关中通往山西的桥头堡。掌控关中,即意味着掌握了重要的战略据点。
长安的衰落并非无迹可循。关中生态环境的恶化是一个重要原因。曾经森林覆盖率高,周天子在陇东的森林草原上追逐鹿群,如今森林覆盖率降低,导致环境逐渐恶化。随着首都的人口增加,木材供应紧张,粮食问题也日益突出。隋唐时期,长安城的粮食供应已经难以自给,需要运粮来支撑。遇到灾害年份,更是需要前往洛阳解决粮食问题。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长安已经不适合再作为首都。
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的经济中心东移,洛阳因其地理位置和经济地位成为中心城市。金灭北宋后,游牧民族考虑气候和靠近祖居地等因素,将首都定在北京。而曾经辉煌的帝王之都长安,自唐以后逐渐成为了废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