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死后,为何把大权交给了司马师,而非司马昭
探索司马懿的传承之秘:为何大权交给司马师而非司马昭?
众所周知,那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源自《志·魏志·纪注》,揭示了司马昭篡权的野心。在司马懿死后,真正铺平司马家篡魏之路的却是司马师,而非其弟司马昭。甚至连司马昭自己都说:“这天下是我哥哥的。”
司马师作为司马懿九个儿子中的长子,与司马昭同样由张春华所生。史传,司马师为人沉稳,当司马懿将计划透露给两兄弟时,司马昭夜不能寐,而司马师却如常安睡。这种表现让司马懿看到了他的决断与沉稳,从而决定将大权交给他。
据史实记载,高平陵之变其实是司马师与父亲司马懿共同策划的。在司马懿隐退、假意病重期间,司马师秘密训练了三千死士,这些士兵成为了后来发动高平陵之变的主力军。
当日,司马师亲自率兵占领司马门,控制整个京师,展现出远胜于司马昭的魄力和能力。他对时局的把控、对大势的洞悉,使他成为司马懿心中的理想继承人。
司马懿去世后,面对朝中老臣的反扑,司马师通过联姻强化与郭家的联盟,同时安抚官员,稳定局势,逐步清除中央与地方的反对势力。
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试图推翻司马师,推举夏侯玄辅政。司马师迅速采取行动,以罪名将李丰和夏侯玄等人一举拿下,同年废曹芳,立为新帝。其手段之狠辣、决策之果断,令人赞叹。
当毋丘俭和文钦在寿春起兵反抗时,司马师生病且眼疾复发,却依然坚持亲自出征。他深知此战关乎司马家族的命运,绝不能假手于人。他巧妙布局,最终击败毋丘俭和文钦。
此役后,司马师虽然因惊吓过度导致眼睛受伤加重,但他已经集大权于一身,奠定了篡魏的基础。到司马昭时代,所有阻碍篡魏的力量已被司马师扫除。
司马师生前的成就与决策,使他成为司马懿心中的理想继承人。他的果断、魄力和能力,使他在篡魏之路上立下赫赫战功。尽管他最终因病离世,但已经为司马家族铺平了一条通往皇位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