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下埋藏不少无价文物(图)
香港土地寸金尺土,不仅指地皮和楼价,更意味着地下的丰富文物。这片土地如同宝藏丰富的矿脉,每一处都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专家透露,香港共有208个地点具有考古价值,这些地点见证了香港从旧石器时代到清代的漫长历程。
其中,西贡的黄地峒石器工场远至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展现了早期人类的智慧与技艺。马湾作为香港的一个古老定居点,数千年前就已有人类活动的痕迹。陈公哲作为首位在香港进行考古的华人,他的发掘工作揭示了香港丰富的历史面貌。他的发掘物中,不仅有史前石器和陶器,更有汉代玉俑和唐代海马葡镜,总数超过250件。由于二战时期的影响,大部分文物和珍贵的考古资料不幸散佚。
直到1976年,香港才出台相关法例保护古建筑和文物。香港考古学会主席吴伟鸿表示,随着时光的流逝,现有的法例定义已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他呼吁重新审视并扩大文物保护的范围和定义。除此之外,港人对文物的认识不足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吴伟鸿举了一个例子:一个黄棕色的明朝陪葬罐在工人挖地时被随手丢弃在路边,这样的“不识宝”现象令人遗憾。
吴伟鸿还介绍了香港考古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新石器时代革命”。全球暖化带来的农业发展和村落形成促使人类开始定居,野生稻米被栽培,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新时代的开始。他乐观地表示,人的适应力很强,在转变中能够创造新事物。尽管现今全球变暖现象备受关注,但吴伟鸿认为无需过分担忧,毕竟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是无穷的。
香港的这208个具有考古价值的地点,如同历史的见证者,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从陆地到海边,从古代的定居点到现在的繁华都市,每一处都承载着香港人的骄傲和自豪。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将继续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香港的故事。而每一个香港人,都应该珍视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份历史和文化,传承并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