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毛玠是三国第一清官?
《三国演义》:历史与艺术的交织
作为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由罗贯中以其纯熟高超的艺术笔法,为我们绘制了一幅三国时期的历史全景画卷。这部历史题材的小说,至今仍然散发着隽永无穷的艺术魅力,让一代又一代读者为之倾倒。
我们必须指出,《三国演义》的影响力虽广,却常常使后世读者在不经意间将其当作真实历史。这并非严谨的做法。本质上,它仅仅是一部小说,罗贯中在参考众多史料的基础上,为了追求艺术效果,进行了再创作。书中的许多角色和情节与真实历史相去甚远。
例如,《三国演义》中的“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这一章节,提及了蒋干这一角色。他被曹操派往东吴劝降,结果却周瑜的算计,偷回一封假情报,导致曹操中了离间计,错杀了水军都督。随后,《三国演义》中的毛玠角色被提及,他在被临时提拔为水军都督后,因不善水战,在战斗中大败而逃,给人留下蠢货的印象。
真实历史中的毛玠,却是曹魏阵营的中流砥柱和朝廷重臣,以清正廉洁闻名三国。他来自河南陈留,在末年曾任职于小吏。东汉末年,他认清形势,曾短暂投靠荆州军阀,但认识到刘表难成大事后,转而投奔曹操,并得到了曹操的重用。
毛玠的职务虽然与军事无关,但他的职责举足轻重。他掌管曹魏全国的管理选拔和任免,是朝廷中极具影响力的官员。面对豪绅富户和王公巨卿的贿赂,他始终坚守清廉的底线,从未收受过他人一文钱的好处。他的清廉自励和公正选拔赢得了曹操的高度信任和满意。
后世对毛玠的评价极高,他被誉为三国时期的第一清官。他一生从未踏进军队半步,也从未参加过战役,却被罗贯中误写成一个平庸无能的武将。
此文旨在澄清有关毛玠的相关史实,还原其作为三国清官的本来面目。让我们在欣赏《三国演义》的也铭记那些在历史中真实存在、值得尊敬的人物,如毛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