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赧王姬延为何会郁愤而终?他经历了什么?
周王朝的光辉岁月与姬延的兴衰历程
姬延,这位战国时期第三十七任君主,是周王朝的一任君主,执掌大权长达六十年。他的故事与古都洛阳紧密相连,洛阳这座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城史和一千五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缔造了无数中华文明的传奇。
姬延的时代,洛阳因地处洛水之阳而得名,河洛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夏都斟鄩、商都西亳、东周王城等五大都城遗址沿洛河排列,举世罕见。百余位帝王在此执政,姬延便是其中的一位。
在姬延在位时期,东周王室已分为东周、西周两小国。他初居“东周”,曾欲入东周试举周鼎,却被樗里疾逐出王宫。在他的一生中,充满了悲剧与坎坷。
与此东周列国西部的秦国,一直有一统中原的野心。到了秦武王时期,这一野心更是日益明显。秦武王刚继位,就急于掌控“周道”的畅通,以保证物资与兵员的顺畅。这个“周道”是西周时期修的国道,也是后来秦国的生命线——崤函古道。宜阳作为这个“周道”的关键部位,是秦国东进的重要障碍。
秦伐韩宜阳时,必须先破韩魏联盟。秦武王派甘茂攻打宜阳,经过激烈的战斗,秦军终于攻克宜阳,打开了通向中原的大门。秦武王大喜,来到宜阳视察。
之后,在宗室人员的带领下,秦武王直达周室太庙,见到了心仪已久的九鼎。这九个代表荆、梁、雍等九州的宝鼎排列在殿堂之内。秦武王在看到大力士举雍鼎的艰难后,亲自尝试举鼎,却因力量不足而被大鼎压伤,最终不幸身亡。
公元前255年,周赧王郁愤而终,王朝国权落到了西周公与东周公手里。其后不久,西周文公逝世,西周一地的民众纷纷向东方逃亡。秦国顺势收取九鼎和其他象征物,西周灭亡。公元前249年,秦国灭掉东周国,周王朝的祭祀从此断绝。
洛阳的历史文化、姬延的兴衰历程以及秦国的统一之路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