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比蜀汉立国还长,为什么三国中不包含它?
《三国演义》作为罗贯中的杰作,无疑是一部历史小说的巅峰之作,它淋漓尽致地描绘了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的壮丽画卷。通过这部小说,许多人得以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小说毕竟是小说,为了突出魏蜀吴三国的纷争,罗贯中先生甚至隐去了东汉末年一些重要的历史细节和人物。
打开野史,我们会发现,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时期,中华大地上其实上演的是四国鼎立的戏码。这个被忽视的国家,正是燕国。最具权势的曹丞相一生未曾称帝,而最弱的公孙度却率先跳出来称帝。公孙度,字升济,辽东襄平人,原本是一个割据辽东的小军阀。他趁天灾人祸之际,在辽东打下了一片天地。
随着华夏地区董卓乱起,各地军阀无暇东顾,公孙度趁机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此后,他东征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夺取胶东半岛北部的东莱诸县,开疆扩土。他还招贤纳士,设立学馆,广招流民,威震天下,俨然以辽东王自居。
公元190年,公孙度称帝,建立燕国。由于蜀国不断对曹魏发起进攻,曹魏的主力都在北方抵御蜀国,燕国得以在卧榻之侧安然无恙。当诸葛亮持续北伐、终于病逝五丈原后,蜀国转入策略进攻,魏国腾出空来开始着手消灭北方的燕国。公元238年6月,魏军进入辽东,燕王公孙渊虽有数万步骑兵防卫辽隧,但终因策略失误而失败。燕国全境投降,燕国灭亡。
燕国的立国时间长达48年,比三国中的蜀汉还要长。为何人们只说三国鼎立而不提四国演义呢?这或许是因为公孙家族并未有染指中原的野心,他们专注于经营自己的势力范围。再加上燕国是东汉末年最小的国家,也是最早被灭的国家,其对大局的影响微乎其微。在《三国演义》的影响下,这个燕国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燕国的历史是一段充满传奇与壮烈的故事。虽然它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但无疑为东汉末年的历史画卷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通过了解燕国的历史,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