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 这句话可能还有阴阳
今天,趣怪网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耕牛和田的文章,让我们一同探究其中的深意。
提及“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这句古谚,人们或许会心生笑意。这背后所蕴含的,并非只是两性关系的简单描述,而是从远古神话历史的生殖崇拜出发,深藏着的阴阳哲学。
让我们关注到叔均和牛耕的故事。在神话传说中,叔均被视为“田祖”,他除了帮助后稷播种百谷外,还首创了牛耕。叔均的存在,如同一位在神话中响亮的耕田者。
在古代,社稷是土地和谷物的象征,社为土地之神,稷则是谷神。种子只有被埋入田中才能生根发芽,因此翻土播种与牛耕紧密相连。而耕田与生殖崇拜之间的联系又是如何建立的呢?
在神话思维中,社是主管生产万物的地母神,与阳性天神、太阳神相对应。为了促进地母阴性生育元素与皇天阳性生育元素的结合,社稷建筑总是露天设计,以催生大自然界保持旺盛的生产繁殖能力。
春天是天地交合的季节,人们会在这个时节挑选良辰吉日,让天子作为阳性天父在人间的代表,进行“躬耕帝籍”的活动。实际上,这是天子代表天父与阴性的地母结合,刺激大自然的生殖力。
《诗经》中以种麻时的“衡纵其亩”比喻男女婚嫁,古埃及也有类似俗语,如普塔赫契普所说:“要忠心对待你的妻子,她是一块多产的土地,等待着主人去耕耘。”
后稷的身份在《山海经》和《周本纪》中有两个不同记载。作为帝俊之子和地母姜嫄之子,他象征着阴阳的结合。后稷作为谷神、农神,正是源于这种结合。
“民以食为天”的生存基础,华夏农耕文化的经济命脉——粮食生产,实际上是天父地母神圣结合所赐予的丰硕果实,也是古代先民信仰的阴阳化生哲学的朴素体现。
回到那句俗语“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田”,在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阴阳哲学后,我们便能理解其深层的含义。这不仅是对两性关系的描述,更是对天地人神和谐共生、阴阳调和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