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刘备集团得益州失荆州的利与
深置于历史的长河之中,蜀汉集团在公元219年的繁荣背后,隐藏着复杂的命运波折。彼时,集团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益州、荆州以及汉中郡的掌握,加上刘封孟达占领的上墉、房陵等地,使得刘备集团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好景不长,接连的失利使蜀汉集团失去了荆州的掌控,集团势力也因此遭受重创。
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在失去荆州的阴影下,蜀汉集团似乎陷入了困境。诸葛亮的智慧与刘备的坚韧并未使蜀汉彻底沉沦。公元222年,刘备出兵伐吴,虽然战争失利,但背后的蜀汉并未放弃希望。失去荆州后的蜀汉集团,虽然在地理上失去了部分优势,但在益州的四十年经营中,诸葛亮主政的蜀汉以益州为根基,数次北伐,虽未成功,但始终坚韧不拔。
荆州,是个富庶之地,拥有它的势力可以凭籍其财力人力,南征北伐,进退自如。但对于势力弱小的蜀汉来说,荆州的得失并非简单的福祸相依。失去荆州后的蜀汉集团,虽然面临风险,但在战略上却拥有了进退自如的主动权。稳坐益州的蜀汉,西、南两面无强敌,东、北有天险屏障,虽扩张不易,却易守难攻。
刘备从益州自三峡出兵伐吴失败后的那次危机,更是充分说明了蜀汉集团在战略上的优势。东吴虽打败刘备不难,但要图谋益州却并非易事。另一方面,诸葛亮北伐虽然常常无功而返,但司马懿却不敢冒险追击。这是因为险要地段的暗算和路途艰险的筹粮问题使得大军难于展开。只有待占领西凉、陇右等地后,获得充足的粮食、军马、兵源基地,才能积蓄力量,增加北伐的后劲。
失去荆州的蜀汉,注定弱势,尽管偏处益州一隅有利于凭籍天险自保,增加了安全系数,但距离扫平中原、灭曹兴汉的政治军事目标却越来越远了。蜀汉集团从拥有可付诸实施行动的条件变成了只能仰望远大理想的局面。即便是在这样的困境中,蜀汉集团依然坚韧不拔,始终未曾放弃灭曹兴汉的理想。他们的坚韧与智慧,成为了历史上一段段动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