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经常发生战事却没有出现缺粮的情况,是为何?

明星美女 2025-08-19 06:44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在古代战争中,“粮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往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奇闻奇网的小编,深入了解这一重要话题。

建兴六年(228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他出三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因粮草耗尽而无奈退军。魏将率兵追击,但被蜀军击败,王双因此被斩杀。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再次北伐,包围祁山,但运粮不继,蜀汉大军再次因粮尽而退。张郃追击至木门,却被蜀军射杀。

为何诸葛亮在率领蜀军北伐时经常遭遇缺粮的困境?这与战国时期的战争有着鲜明的对比。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交战两百多年,却很少因粮草问题而撤退。

战国时期的兵制与三国时期有所不同。秦国等战国七雄实行全民兵役制,战事时所有适龄男都要参与战斗,战事之余则大多回归农田,从事农业生产。各国在和平时期都在积极存储粮草等物资,以备战时之需。

到了诸葛亮所在的三国时期,战争已成为职业士兵之间的较量。蜀汉人口虽不到百万,却有十万兵力。这些士兵不仅要承担北伐的重任,还要镇守各地。由于士兵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粮草的生产和供应成为一大问题。

三国时期的战略和战术也与战国时期有所不同。在三国时期,率先实行屯田制度的曹操通过屯田解决了大军作战的粮草供给问题。而蜀汉则长时间未实行屯田,直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才分兵屯田。如果诸葛亮早一点实行屯田,或许可以早点解决缺粮的问题。但即使如此,蜀汉的屯田时间较晚,规模也远远不如曹魏。

蜀汉北伐时,因地势险要,运粮的难度较大,成本较高,这也是诸葛亮经常缺粮的原因之一。

诸葛亮在率领蜀军北伐时经常缺粮的主要原因在于兵制的不同、战略战术的选择以及地理环境的制约。在三国时期,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进行屯田。但蜀汉的屯田策略实行较晚且规模较小,这使得其经常面临缺粮的困境。

上一篇:罗志祥分手事件是真的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