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应是什么意思(人们说的“破窗效应”是什
破窗效应:现象与理论解读
在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桌上的财物随意放置,敞开的大门似乎引诱着人们心生贪念;公司里,对违反程序或廉政规定的行为处理不当,可能会使类似行为再次甚至多次发生。当领导对工作成本效益不在意,下属员工的浪费行为得不到纠正,反而愈演愈烈。这些看似不相关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深刻的心理学效应——破窗效应。
让我们从生活的实例出发,想象一间房子,如果它的窗户破了,没有人来修补,很快,其他的窗户也会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涂鸦没有清理,很快便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在一个干净的地方,人们往往会因为环境的美好而不忍心扔垃圾,但当地上出现第一片垃圾时,人们就会开始毫不顾忌地乱扔垃圾。这就是破窗效应的典型表现。
破窗效应理论,进一步描述了社区失序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区开始出现秩序混乱的迹象,部分居民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选择离开。这时,社区的生态环境开始出现裂痕。
第二阶段,尚未迁离的居民,由于担心自身安全,开始对社区的事务产生疏离感,不再积极参与社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阶段,随着监察力的下降,社区的治安状况进一步恶化。这时,社区内的违规行为开始增多,秩序进一步遭到破坏。
第四阶段,更多的居民因为无法忍受恶劣的环境而选择迁离。留下的居民更加退缩,减少外出时间,社区的活力进一步降低。
第五阶段,外来犯罪分子的入侵使得社区的犯罪率持续上升。这一阶段,社区的失序状况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几乎无法挽回。
破窗效应提醒我们,对于任何一个小的问题或者不良行为,如果我们不及时进行修复和纠正,可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和更多的不良行为。对于社区、企业或者个人而言,保持环境的良好秩序,及时修复“破窗”,是防止破窗效应发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