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肉强食的好莱坞 中国电影人怎么发横财
凌晨五点,罗燕从洛杉矶飞往波士顿,参加波士顿大学艺术分院新剧院的落成典礼。她在电话中平静地表示:“这座价值一亿美金的剧院是他人捐赠的,而我则捐出了一百万美金用于建设剧院的一楼大厅。”
作为波士顿大学的毕业生和艺术分院的校董,罗燕为母校捐赠资产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表达。回忆起自己的求学之路,她感慨万分。三十年前,她只有60美元的现金,面试时她凭借一口流利的中文成功获得了最高院长奖学金入学。没有这笔奖学金,她的今天可能会完全不同。对此,她心怀感激。多年来,她还以个人的名义设立了奖学金,专门资助学习和表演艺术领域的亚裔女生。
罗燕的知名度来自于她在电影《女大学生宿舍》和《红衣少女》中的出色表演,尤其是在中美合拍片《庭院里的女人》中的表现更是让她在国际上崭露头角。虽然她已经成功地在国际市场上推出了多部大片,但她仍然遗憾地发现,自己在国际大片原创IP经验方面仍有不足。幸运的是,她遇到了她的丈夫熊晓鸽先生这位知名投资人。罗燕本人在电影投资制作领域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拥有波士顿大学硕士学位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管理文凭。她曾在洛杉矶戏剧中心担任总监助理一职,并在中美两国都有职业演员、编剧和电影制片人的经验。她擅长讲述三方市场通吃的中国故事,并通过专业融资模型进行风险控制。她的作品具有国际化的语言和文化背景。
在好莱坞制片方面,罗燕采用了三轮融资加完片担保的策略来规避风险。早在2001年,她的电影《庭院里的女人》在剧本阶段就通过保底预售给环球影业,提前回收了大部分成本。多年来,她一直致力于孵化带有中国元素的英文片,专注于制作符合全球观众口味的合拍片。她的公司银梦电影采用多国市场融资并全球发行的策略,这是她独特的优势所在。尽管她在好莱坞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她仍然认为自己处于向金字塔顶端进阶的阶段。她认为,“一年顶级的制片人数量是有限的”,而她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进。同时她还指出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相较于好莱坞还是有所欠缺的。在她看来,制作一部成功的电影的关键在于能够操作专业化剧本孵化和融资流程。她分享了她的经验和方法论:首轮投资用于剧本孵化;第二轮融资则需要锁定主创团队定金和发行保底;而在制作过程中预售是主要的融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风险规避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预售能够回收部分成本并提前锁定市场风险)在谈到如何在中美电影市场之间寻找平衡时她提到中美在电影行业中的认知错位需要双方共同克服和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点和经验来推动中国电影走向海外市场实现更大的发展并揭示了中国电影成功走向海外的秘密所在正是多方面的努力和创新精神的结果同时她还强调了中国电影行业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电影行业的繁荣发展在波士顿大学的年度校友领英奖典礼现场,引人深思的话题被提及。国内似乎对剧本评估不太重视,或者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估,而这却是好莱坞知识产权价值判断的核心。
罗燕透露,在好莱坞,真正有价值的投资是孵化并持续保持成功的公司。多数中国公司在项目选择时缺乏判断力和眼光,往往更看重表面的光鲜,缺乏对行业契约精神的信任,仅在第三轮融资时才谨慎进入。这种局面让中国资本与好莱坞的合作之路显得颇为艰难。
罗燕对电影人才的标准有着独特的见解:新型电影人才不仅需要拥有中国和欧美硕士以上的相关文科专业文凭,还必须在顶级公司中历练过,具备主导项目的实战经验。她认为,这种提升需要一到两代人的努力才能实现。
中国电影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仍然堪忧。具备原创能力且能流利运用英文的专业人才稀缺,成功的制片和导演屈指可数。投资者在挑选新人和新项目时常常感到困惑,因为他们缺乏判断的能力。与日韩、印度、伊朗甚至柬埔寨影片相比,中国出品的电影往往只能达到国内水平,难以达到国际水准,缺乏全球发行的成功案例。
那么,中国电影人该如何寻找“发横财”的机会呢?
对于某些中国电影从业者来说,中国市场本身规模庞大,即使作品不出海也能偏安一隅。危机已经悄然来临。好莱坞高水准的电影工业化产品席卷全球,如果没有宏观调控限制进口片配额和干预市场,国产影片未必能与好莱坞抗衡。单一国家发行的电影抗风险能力较弱。罗燕为我们算了一笔账:好莱坞电影投资规模普遍在5000万美元至8000万美元之间,甚至更高。如果中国电影无法走出国门,那么只能拍摄成本在1.5亿以下的电影,因为大规模投资在中国单独发行的风险较大。
困境中往往孕育着机遇。在国家资助中国影视走向国际的大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发展虽然与好莱坞存在差距,但互联网已经极大提高了迭代周期。罗燕坚持做原创合拍大片,既能覆盖全球市场获得商业回报,又能以独特的中国内容引领潮流。她正在开发的项目投资成本在25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之间,孵化含有中国元素的类型影片,与中美顶级主创合作,预售给中国北美及国际主流发行公司,同时争取专业奖项是她的风控策略。
罗燕认为,得奖并非只是为了名气,而是为了促进更大规模的销售。以贝鲁托奇的大型合拍片《末代皇帝》为例,这部1987年的电影在北美获得巨额票房,并斩获奥斯卡9项大奖。罗燕认为,创新是关键,应该借鉴成功的商业模式,同时注重类型创新。虽然国内投资人对内容认知能力有限,导致这类项目早期融资困难,但罗燕坚信创新的价值。
无论在中国还是好莱坞,能够将含有中国内容的故事用世界语言讲述好的人才始终稀缺,这为罗燕等人提供了更多机会。她将自己定义为在好莱坞少有孵化中国内容大片的原创电影人。她笑着说,也许更容易在未来发横财,因为这是世界的走向。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娱乐资本论”(yuleziben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