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学派有着哪些思想主张?具体内容是什么
杨朱的极端道德观挑战了人性的极限,对此,杨朱提出了质疑。他强调个体的真实与纯粹,认为人性本如水,至清至纯。道德,在他看来,不过是外界强加的习惯风俗,并非人性的本质。杨朱从心理角度反思道德起源,堪称近代达尔文演化理论的思想先驱。他也悲观地指出,既然道德显得虚无,那么人们该如何抉择方向?他的弟子子华子主张从个人生存的角度出发,有利则纳,有害则弃。庄周则主张回归自然,摒弃仁义。这些思想在当时显得激进,不符合独尊儒术的社会需求,因此在两汉之间逐渐消失。
杨朱的思想源自老子“身重物轻,”的观念,并进一步发展为“贵己”、“为我”的学术主张,成为最早主张个人主义的中国思想家。在战国时期,杨朱学说影响甚广,与墨学并称为显学。他深知生命的短暂与珍贵,因此主张“乐生”并以“存我为贵”。他既反对为天下而牺牲个人,也反对以天下奉一人。如何做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是他的思想核心。
杨朱的思想遭到孟子的激烈批评,因其“为我”的主张与孟子的“兼爱”相悖。杨朱学派如巫马子、孟季子等都发扬了杨朱的学说,他们注重名实逻辑、推理、情欲节制,讲究养生之道。他们认为生命比权力地位更宝贵,个人利益重于国家利益。子华子主张使“六欲皆得其宜”,认为只有使欲望得到适当满足才是真正的养生。詹何则主张“重生轻利”,他们并非纵欲享乐派,而是希望通过“全性保真”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令人惊奇的是,在2500年前,中国人的思想主要分为两派:杨朱的个人主义与墨翟的学说。直到今天,人类的思想仍然围绕在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
道商谋略学中的“五图”理论,其根基融合了代表虚无的“无极图”(老庄派的学说)与代表实有的“有极图”(杨朱的贵己学说)。有无相生,相互融合,最终产生了黄老帝王学说中的“君人南面之术”。这一学说既体现了对个体价值的尊重,又强调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