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辞官归隐后没成为贫下中农

传统文化 2025-08-09 06:39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一直以来,有一种误解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辞官归隐后的人,似乎注定沦为贫下中农,生活每况愈下,甚至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梁超便坦言,自己不过是庐山脚下的一名赤贫农民,穷到骨子里,常常缺衣少食。陶渊明的经历告诉我们,事情并非如此绝对。

追溯陶渊明的家世,我们发现他的祖辈已经历了三代的仕宦生涯,是浔阳地区的名门望族。尽管陶渊明出生时家境有所中落,但家族底蕴犹存,陶家依然拥有家产田业,官宦门庭的底蕴并未完全消失。归田后的陶渊明,他的居住地有上京闲居、园田居和南村等处,田庄别业则有西畴、南亩等,远非简单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归田之初的陶渊明,生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艰辛。他在家饮酒赋诗,琴书自娱,过着舒适的文人闲居生活。虽然50岁以后,遭遇连年自然灾害和战祸的困扰,境遇不复从前,但他依然能够通过耕种与读书相结合的方式维持生活。他既能辛勤耕作,也不忘阅读写作,劳逸结合的生活方式让他并非真的沦为赤贫农民。

陶渊明的晚年作品《乞食》被一些人视为他沦为乞丐的证据,清人陶必铨指出这首诗只是借乞食的故事起兴,并非真实记录他的生活状况。这首诗的主要意旨是让子孙了解他在贫困中如何励志苦节。晚年的陶渊明与曾经拥有“五斗米”俸禄的时期相比,生活确实有所变化。但他除了农业收入,还有教授生徒的酬资、显贵的馈赠等收入来源。他常常受邀参加饭局,得到的资助也不少。鲁迅先生断言:“纵使陶公不事生产,但有人送酒,亦尚未孤寂人也。”

陶渊明确实曾叙说过自己的清贫景况,并写下了许多叹“贫”苦“寒”的诗句。但他的“穷”,只是相对于祖辈而言,晚年比起前半生要“穷”一些,与真正的门阀世族巨富相比才算“穷”。如果与真正的贫农相比,陶渊明的境遇则要好得多。他绝非那些生活朝不保夕的底层人民。陶渊明的归隐生活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艰辛,他依然保持着文人的优雅与风度。

上一篇:丁野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