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义中的马超很忠义,为何真实历史上马超名声
在众多英勇的将领中,有一位独树一帜的猛将,他的名字在多个排行榜中频频出现,且总是位列前五,足以证明他的非凡实力。他出身于西凉之地,个人实力之强大,与吕布相比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智谋并存,综合实力卓越。他曾与父亲并肩作战,共同抵御曹操的势力。在父亲的诱导下,他选择了赴京为官,但依然继续带领部下与敌对势力抗衡。
当曹操意图夺取关中之地,途径西凉时,马超倍感愤慨。他认为曹操意图侵占西凉,于是联合关中势力共同抵抗曹操。这一举动激怒了曹操,导致他采取了极端手段,杀害了马超的父亲。从此,他们之间的仇恨如同血海深仇一般,不可调和。
马超曾率领军队与曹操展开激战,打得曹操毫无招架之力。最终曹操技高一筹,击溃了马超的联军,迫使其投降。投降后,马超发现曹操并非成大器之材,格局有限,跟随他难有作为。他暗中与刘备联系,助其攻取成都,为蜀汉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他在封五虎将时,也被列为其中之一。
令人遗憾的是,尽管马超地位崇高,却并未得到真正的重用。无论是刘备还是其他同僚,对他都不太重视,使他空有一身武艺却无法施展。他在不到五十岁的盛年时期就离世了。那么,他为何会遭受这样的待遇呢?
究其原因,首先是他的名声问题。尽管在小说中作者尽力将他描绘成忠义之士,但在历史上,他的名声并不佳。当初造反时,他父亲身在曹营,他却选择背叛父亲,这种行为显然有违孝道。他向韩遂表达忠诚时,甚至表示舍弃自己的父亲,这一举动让他丧失了忠孝之名。之后他投奔张鲁,期望得到重用,却因手下人传播他连亲爹都不顾的恶名而被轻视。
无奈之下,他只能投奔刘备,寻求施展才华的机会。在蜀汉阵营中,他并未得到信任,虽有职位却无实权,让他倍感苦闷。他的身体也并不好,身为北方人的他来到潮湿的南方水土不服,再加上心中的忧愤情绪,让他过早地病故。这位杰出的将领,命运多舛,令人扼腕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