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推行的青苗法为何没得到百姓的支持

传统文化 2025-08-09 13:31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北宋时期,民间高利贷现象泛滥成灾,许多下等户农夫因高额利息而破产。在此背景下,“青苗法”应运而生,其初衷在于实现国家与农民的互惠互利。该法允许农民在必要时,向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缓解资金周转困难,收获后再偿还本息。这一举措旨在保护农户免受高利贷剥削,同时促进农业生产和增加财政收入。

青苗法是“熙宁变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对于这一新法,王安石充满信心。早在任鄞县父母官时,他就曾试行过青苗法,效果良好。随后,在陕西和京东等地开展“试点”,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了稳妥起见,王安石在正式推行前,在河北、京东、淮南三路再次试点,并特别增加了“禁抑配”条款,禁止强行摊派贷款。

当这部法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时,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情况。有些地方严格执行朝廷规定,百姓受益颇丰,对新法极为拥护。在一些地方,法律执行出现了严重偏差。部分官员为了政绩或个人利益,故意不按规定办事,层层下达指标,强行摊派贷款。他们将贷款强行派给富户,而不愿贷给真正需要的贫农,由此引发了富户与贫农的共同反对。

史料记载,尽管官方规定的利率为半年20%,但地方官员却私自提高利息至30%甚至更高。有的实际利率甚至高达原先设定的3至5倍,比高利贷还要残酷。更要命的是,除了高利息,地方官还实行“抑配”,即强制摊派任务,逼迫百姓借钱。

原本为了保证青苗钱的可回收性,新法规定五户以上为一保,商量借款金额并互相担保。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却变成了官府强迫富户为贫户提供担保,并向各级民户摊派青苗钱。当贫户无法偿还时,官府就会向富户索要,将贷款风险转嫁给富户。

这样一来,青苗法的实施就变成了官府强行放高利贷、收取利息、盘剥百姓的苛政。原本旨在保护农民的良法,最终蜕变成了一部让天下人怨声载道的“恶法”。这不仅未能实现其初衷,反而加重了农民的负担,引发了广泛的民怨。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