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手握蜀汉大权,为何没像司马懿一样夺权
深究其中,那一次的对话,仿佛是两个心照不宣的围棋高手的对决。在关键时刻,刘备紧紧握住诸葛亮的手,用一种深沉的语气对他说:“如果我走了,你觉得如何?若你觉得我儿子不成器,你大可以取而代之。”这一番话犹如一道惊雷,震撼了所有人,包括诸葛亮。他的脸色瞬间煞白,急忙下跪,一遍又一遍地表明自己的忠心。
这场对话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深意。刘备的这句话看似信任无限,实则暗藏试探与玄机。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会欣然接受这个提议,毕竟历史上的权力更迭常常因此而发生。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如果当时诸葛亮稍有差池,恐怕就会陷入司马懿与曹操之间的故事中。曹操临终前若说出同样的话,司马懿或许就会趁机夺取皇位。这是因为,一旦刘备说出这样的话,其实就等于把皇位的选择权交给了诸葛亮。这是一步极为微妙的棋局。诸葛亮如果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这其中的凶险和微妙之处,让诸葛亮不得不小心翼翼。
刘备的这句话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含义。在对话之前,刘备说了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你去世后,可以当阿斗的尚父。”这句话让诸葛亮感到惶恐不安。尚父这个词在古代有着特殊的含义,代表着极高的地位和权力。如果诸葛亮接受这个称号,恐怕会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和猜疑。因此他立刻下跪表明自己的忠心,不敢有丝毫怠慢。这也反映出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和敬畏之情。
在刘备去世之前,他确实为自己的儿子留下了一条后路。他把文权和武权分别交给了诸葛亮和李严两个人掌管。然而事与愿违,李严并没有能够顶住压力。在刘备去世后不久,诸葛亮便成为蜀汉之中的举足轻重的人物。尽管如此,他的目的始终如一,那就是匡扶汉室。但在诸葛亮的内心深处,阿斗始终是他的主公。他从未有过任何犯上作乱的想法和行为。然而无论如何,刘备之前的试探无疑给诸葛亮带来了一定的伤害和困扰。但这些困扰与匡复汉室的决心相比显得微不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