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是什么
手机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破坏性的程序,其能够通过发送短信、彩信、电子邮件、浏览网站、使用蓝牙等方式进行传播。一旦手机被感染,可能会导致用户手机死机、关机、个人资料被删除、向外发送垃圾邮件泄露个人信息、自动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进行恶意扣费,甚至会损毁SIM卡、芯片等硬件,导致使用者无法正常使用手机。
简介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手机已成为网络攻击的下一个目标。手机是一种破坏性程序,和计算机程序一样具有传染性、破坏性。手机利用无线通讯方式,如短信、彩信、电子邮件、网站、蓝牙等进行传播。攻击者利用这些传播方式,可能会使手机用户遭受各种困扰,如信息泄露、恶意扣费,甚至硬件损坏。如今,受到PC病毒的启发与影响,手机也出现了一些混合式攻击手法。据IT安全厂商McAfee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全球手机用户遭受过手机病毒攻击的人数已达到83%,这一数字较几年前大幅上升。
历史
最早的手机病毒出现在2000年,当时Movistar公司收到大量名为“Timofonica”的骚扰短信。这些短信通过西班牙电信公司Telefonica的移动系统向系统内的用户发送垃圾短信。真正意义上的手机病毒直到2004年6月才出现,那就是“Cabir”蠕虫,它通过诺基亚S60系列手机的蓝牙进行复制,不断寻找安装了蓝牙的手机并感染它们。从此,手机病毒开始泛滥。
工作原理
手机中的软件及嵌入式操作系统相当于一个小型的智能处理器,因此会遭受攻击。短信中的内容包括手机铃声等信息,都需要手机操作系统进行解释并展示给用户。攻击者就是利用软件系统的漏洞来入侵手机的。手机的传播需要移动服务商提供数据传输功能,并且手机需要支持高级程序写入功能。现在许多具备上网等功能的手机都可能会被手机病毒入侵。
传播方式
1. 利用蓝牙传播:一些手机病毒会通过蓝牙自动搜索相邻的手机是否存在漏洞并进行攻击。例如,“卡波尔”会修改智能手机的系统设置。
2. 通过感染PC上的手机可执行文件传播:如“韦拉斯科”,感染电脑后会搜索硬盘上的SIS可执行文件进行感染。
3. 利用MMS多媒体信息服务方式传播:这是一种新的手机传播方式,通过MMS服务来传播病毒。
4. 利用手机的BUG攻击:一般在便携式信息设备上的“EPOC”上运行,如“EPOC-ALARM”等。
危害
1. 导致用户信息被窃:攻击者会编写各种入侵手机,窃取用户的重要信息,如个人通讯录、个人信息、日程安排、网络账号、银行账号和密码等。
2. 传播非法信息:现在,彩信成为传播、非法内容等的工具。
3. 破坏手机软硬件:这是手机病毒最常见的危害,可能导致手机无法正常工作。
4. 造成通讯网络瘫痪:如果手机病毒强制手机不断发送垃圾信息,可能会导致通讯网络信息堵塞,甚至局部的手机通讯网络瘫痪。
举例
钓鱼王、手机骷髅、短信海盗等都是常见的手机病毒。按形式可分为四大类:一是通过无线传送蓝牙设备传播的病毒,如“卡比尔”、“Lasco.A”;二是针对特定移动通讯商的手机病毒,如“蚊子木马”。其中,“卡比尔”是一种网络蠕虫,可以感染运行Symbian操作系统的手机,通过蓝牙无线功能对邻近的存在漏洞的手机进行扫描并复制自己。而Lasco.A则与蠕虫一样,通过蓝牙无线方式传播,用户点击文件后就会被激活。
为了防范这些手机病毒的攻击,用户需要保持警惕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比如定期更新手机操作系统和软件、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和下载未知来源的文件、使用安全软件等。移动通讯商和IT安全厂商也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这一威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手机安全也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天,我们要的是关于手机恶意软件所带来的各种影响。
隐藏于手机游戏“打蚊子”的破解版中,有一种恶意软件,虽然不会窃取或破坏用户资料,但它会自动拨号,向所在地为英国的号码发送大量文本信息,导致用户的信息费剧增。还有一种名为“移动黑客(Hack.mobile.sdos)”的恶意程序,通过带有程序的短信传播,只要用户查看带有该程序的短信,手机即刻自动关闭。
除了上述例子,还有一种“Mobile.SMSDOS”的恶意软件,可以通过短信或彩信进行传播,导致手机内部程序出错,从而使手机无法正常工作。这些恶意软件大致可分为玩笑性、困扰性、实体破坏、金钱损失与机密性伤害五大类。
首先是玩笑性影响。这类恶意软件,例如持续发出哔哔声或显示耸动词语或可怕图示,虽然不会对手机实体或操作造成破坏,但也可能给用户带来困扰。
其次是困扰性破坏。这类恶意软件虽然不会在手机实体或运作上造成破坏,但却可能造成手机使用上的困扰,甚至阻止手机软体的更新。例如,垃圾短信不仅耗费用户的时间,还可能潜藏危险。一些恶意软件会依受害者手机中的通讯录发送含有病毒的短信,还有的可能透过破坏手机系统中的程式管理器来阻止使用者进行新的应用或其他更新。
还有实体或操作上的破坏,这是非常严重的结果,可能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甚至重要资料的毁损。例如,骇客可藉由手机作业系统的漏洞展开攻击,进而造成作业系统的停摆。或是伪装成防厂商的更新码来瘫痪手机防软体。
随着恶意软件的演变,金钱损失也成为了一大威胁。一些恶意软件会增加电话费用,更严重的可能导致网路交易的重大损失。例如,某些木马病毒一旦执行,可能会造成电话费用激增,甚至烧坏内部晶片。骇客还可能透过早期SIM卡的资讯存取长度的漏洞来直接破坏SIM卡。
手机安全形势严峻,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各种手机恶意软件的侵袭。手机厂商和运营商也需要加强安全防护,以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安心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而不被安全隐患所困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手机的普及,安全隐患也愈发凸显。
增加简讯开支成为骇客操控的“简讯滥发机”,这种现象如同洪水般汹涌的骇客工具,使得简讯费用自然高涨。更甚者,自动拨打电话的行为,如曾经发生的用户接收恶意MMS后不断拨打救助电话的事件,不仅浪费了社会资源,也增加了使用者的电话费用。
骇客通过Pharming手法,直接篡改使用者手机通讯录,让使用者在拨打电话时,被转打到国外,造成电话费高涨。赛门铁克警告,随着手机下单买股票的用户增多,骇客可能篡改使用者的下单资料,导致用户买错单或投资损失。
在所有的安全隐患中,机密性资料的泄露可以说是杀伤力最大的破坏行为。手机用户可能因安装了含有后门程序的软件或游戏,而导致重要资料如行事历、通讯录等被窃取。之前发生的手机通讯录遭窃事件,可能就是骇客通过蓝牙等方式入侵所致。更令人担忧的是,骇客可能通过蓝牙、WiFi等方式窃取名人的隐私照片,并以此进行恐吓或威胁。
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线上交易资料也可能面临泄露风险。通过手机进行的线上银行或网络交易等活动,都存在资料泄露的风险。手机用户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被不法分子攻击。
在手机中病毒的症状方面,诸如EPOC_ALARM等病毒会在手机中作乱。它们会发出警告声音、更改用户信息、显示吓人画面等。更严重的病毒如Timofonica和Unavaifabie等会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外拨打电话或发送邮件,甚至可能导致手机资料全部丢失。而名为“钓鱼王”的手机病毒则通过伪装银行系统通知短信骗取用户点击恶意链接,窃取银行卡账号及密码。另一款名为“手机骷髅”的病毒更是针对特定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进行感染,造成大量资费损失和隐私泄露。还有名为“短信海盗”的病毒更是恶劣,它不仅吸取用户话费,还将用户收件箱的内容发送给其他机友。这些病毒的出现和发展速度之快令人震惊,表明手机安全领域已经迎来了新的挑战。
随着手机的普及和功能的增强,手机安全问题愈发严重。用户需要提高警惕,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厂商和开发者也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手机系统的安全性,防止不法分子利用漏洞进行攻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手机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不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同花顺大盗”侵袭金融账户,手机用户需警惕
一种名为“同花顺大盗”的恶意软件正针对手机著名炒股软件“同花顺”的用户展开攻击。一旦用户登录同花顺软件时,该软件将窃取其账户密码并通过短信转发到某个特定手机号上,导致用户的金融账号遭受损失。
除此之外,“老千大富翁”也是一款让人担忧的恶意软件。它伪装成热门游戏“大富翁”,诱骗手机用户安装。一旦中招,该软件会在手机每次开机时自动启动,频繁自动联网消耗用户流量,并盗取用户的IMEI号等隐私信息,更让用户无法卸载。
还有一种名为“QQ盗号手”的软件,以“QQ花园助理”、“刷Q币工具”等名义诱骗手机用户下载。该软件会在手机界面弹出QQ登录框,诱导用户输入QQ账号和密码,然后将这些信息发送到某个特定手机号上,导致用户的账号和密码被盗。
最近,一种名为“安卓短信”的恶意软件首次出现在Android手机上,它能偷偷窃取手机中的短信内容,导致用户隐私严重泄露。这一事件表明Android平台也已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网秦安全中心更是迅速截获了其变种SW.Spyare.B,该变种除了窃取短信外,还能监控用户的通话记录。
这些手机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传播:蓝牙、感染PC上的手机可执行文件、MMS多媒体信息服务以及利用手机的BUG攻击。攻击对象不仅包括手机本身,还包括为手机提供服务的互联网内容、工具、服务项目等。
对于广大手机用户来说,预防手机是至关重要的。具体预防措施包括:删除乱码短信、彩信;不要接受陌生请求;保证网站的安全性;选择手机自带背景;不要浏览危险网站等。
若手机已经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清除。一种有效的清除方法是删除带有病毒的短信。如果仍然无法使用,可以联系手机服务商,通过无线网站对手机进行杀毒,或通过手机的IC接入口或红外传输接口进行杀毒。
应对手机应坚持预防与查杀相结合的原则。只要用户保持警惕,不随意查看乱码短信、不随意下载手机软件、不随意浏览危险网站、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红外和蓝牙请求,就能有效避免手机遭受攻击。在我们国家,手机的使用还在初级阶段,大部分手机目前还不足以独立处理和传播病毒,因此预防仍是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我们的手机安全。警惕手机木马,守护个人隐私与资费安全
在这个信息化时代,手机安全显得尤为重要。一旦你的手机不慎感染木马病毒,你的隐私和资费安全将面临严重威胁。选择一款专业且权威的杀毒软件进行查杀是当务之急。目前,市面上受到广泛认可的杀毒软件有“杀先锋”、“腾讯手机管家”以及“360安全卫士”等。
特别需要警惕的是一系列名为“CCa tx A 天下系列”的木马病毒。这些木马会悄悄向外部发送含有用户IMSI和渠道标识的注册短信,用户对此毫不知情,恶意消耗用户的资费。
“MLC gy A至酷壁纸系列”的木马病毒同样危险,它们会私自向多个号码发送大量短信,恶意消耗用户的资费。“CCRa A”系列木马则通过创建推广软件链接的桌面快捷方式,误导用户安装,同样会造成资费消耗。
更为严重的是,“MDa mj A”系列的木马病毒会私自发送短信订制SP业务,屏蔽运营商回执的短信,恶意订制付费业务,大量消耗用户的资费。而“MDRa kj A 万阅公寓系列”的木马则不仅私自定制SP业务,还会联网执行恶意指令,进行恶意扣费,多重订制付费业务,造成资费的大量消耗。
“PSCa sb A”系列的木马病毒更为狡猾,它们会监控手机的电话信号强度、电量变化,并在满足特定条件后启动恶意行为。这些木马会尝试获取手机的ROOT权限,私自安装流氓软件,消耗手机流量,甚至窃取用户的隐私资料。
另一系列“MSP lx C”的木马病毒也极其危险。它们开机自启,监控短信和电话,当电话状态改变或接收到特定短信后启动服务,执行恶意行为。这些木马会私自联网安装流氓软件,窃取用户的短信内容、通话记录以及手机信息,并通过联网上传到木马服务器。
面对这些潜藏在手机中的隐形威胁,“PSCa ed A”系列的木马病毒同样不容忽视。它们会在特定的条件下启动服务,执行恶意行为,窃取用户的隐私资料,消耗手机流量。
为了保护我们的手机安全和隐私权益,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程序。定期使用专业杀毒软件进行手机体检和查杀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手机安全,保护我们的隐私和资费不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