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爱女扮男装 穿衣风格新颖别致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存在一种令人着迷的现象——女扮男装。这一现象并非仅存在于编剧的幻想之中,为我们的电视剧增添色彩。实际上,在古代尤其是唐朝,女扮男装不仅普遍存在,更是成为了社会的一种风尚。
让我们聚焦在包容开放的唐朝,那时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连女性的服饰都充满了自由和活力。在史籍记载和考古出土的壁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唐代女子穿着男装。男性在当时的打扮通常是头戴幞头,身着圆领袍,脚穿靴子。这些原本属于男性的服饰,在唐朝却是女性的日常穿扮。
从唐代墓室壁画以及随葬的女俑中,我们可以找到女子穿男装的直接证据。这说明女性着男装的现象在唐代早期就已经出现,到了高宗朝更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特征。这一时期的女性,她们穿着的男装不仅样式多样,而且细节之处也处理得十分精致。
高宗时期的女装男扮,有其独特的特征。当时的女性穿的男装袍长过膝但不及脚面,搭配窄口袴,多为条纹设计,腰间系着革带,有时还会有蹀躞带作为点缀。她们的脚部穿着靴子或线鞋。甚至有些女性的装扮与男性无异,她们会裹上幞头,身着圆领袍,腰系革带,脚穿靴子。在发饰方面,她们也会将女性的发髻露出或直接用头巾裹起来。
这种女扮男装的现象在唐朝的绘画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如乾县章怀太子李贤墓前甬道东壁出土的捧盆景仕女图以及西安李爽墓墓室东壁的乐伎图,都生动地展现了唐代女性穿着男装的形象。这些图像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也让我们感受到唐朝女性的勇敢与独立。
唐朝的女扮男装现象是一种社会风尚和文化的体现,它展示了唐朝女性的自由、独立和勇气。这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不仅丰富了我们的历史研究,也为现代的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角度,关于性别、角色和身份的多元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