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万里惊人预言-三峡大坝最终结局竟是这样!
黄万里,这位学识渊博、观点独到的学者,以其敢讲真话、仗义执言的品格在学界独树一帜。他的离世,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生命的消逝,更意味着在国内重大水利工程讨论中,一种独特的、独立的声音的消失。
2001年8月27日下午3时5分,这位为水利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的90岁老人,在清华大学校医院的一间简朴病房中溘逝。
黄万里,生于1911年8月20日,逝世于2001年8月27日。他是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国内著名水利工程专家。自1937年留学归国起,他的一生与国内大江大河的治理紧密相连。
在国内水利学界, 黄万里 教授的名字代表着科学家的良心。他的一位学生在追悼会上这样告诉记者。黄万里的为人耿直、敢说敢言是众所周知的。不管何时何地,不管针对谁,他都是照说不误,有时甚至口无遮拦。
回忆起当年,他的助教表示,黄先生的这种性格在对三门峡工程的意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1957年6月,由周恩来总理主持,水利部召集众多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开会,讨论前苏联专家的方案。在这次会议上,除了一位名叫温善章的人提出改修低坝外,只有黄万里一人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了前苏联专家的规划。他坚持认为三门峡大坝建成后,黄河不会清水长流,并批判了“圣人出黄河清”的无根据说法。他的这一立场导致他成为会议上的批判对象。
黄万里因孤身反对三门峡工程而被划为“右派”。但在课堂上,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给学生讲述他对三门峡工程的看法。他认为水库建成后很快会被泥沙淤积,将下游可能的水灾移到上游成为人为的灾害。他对“圣人出黄河清”的说法表示不屑,认为这种说法缺乏科学精神,实出于政治阿谀。
他的离世,让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水利工程师和科学家。但他的一生,他的贡献,他的坚持和勇气,将永远被我们铭记。他的声音虽然消逝,但他的精神将永远在我们心中激荡,激励我们为科学、为真理、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