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考生零活着回家的科举考试
史诗般的考试灾难
在辉煌的唐朝时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初踏长安这片繁荣的土地,追求仕途之路。那时,他沉浸在盛世的梦幻之中,政务被置于次要地位,朝廷事务被交于权臣之手。就在公元747年,为了选拔人才,玄宗设立了“制举”考试,众多才子如杜甫等纷纷参与。
担任主考官的是宰相李林甫,这位权臣却是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对于才能出众、受到玄宗宠信或官位显赫之士,他心生嫉妒,千方百计地设法陷害。那些因文学才华而获封赏进官的士人尤其引发他的痛恨。为了阻止他们接触朝廷,他堵塞言路,导致“制举”考试无人被录取,创造了考试史上的零录取率奇迹。
这个阴谋被李林甫巧妙掩盖,他还向玄宗上表祝贺,声称天下贤士都在为国效力,展现了他狡猾的一面。可悲的是,这一荒诞的考试结果竟然得到了缔造者玄宗的默认。诗人和其他才子们被这场考试愚弄,至今仍令人痛心。
而在宋朝的一段历史中,奸臣秦桧独揽大权长达十九年。他陷害忠良,排除异己,甚至在绍兴二十四年的一次考试中,为其仅9个月大的儿子秦埙争夺状元之位。他利用权力任命亲信为考试官,这些人为了讨好秦桧,串通作弊,使秦埙虽未成为状元却仍高中榜眼。这一事件对那无数年来刻苦攻读、寻求功名的学子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讽刺。由于秦桧的舞弊行为,他的亲属和党羽纷纷获得进士头衔,人们对此无不咬牙切齿。
而在明末,张献忠的大西国政权也进行了一场血腥的考试。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他举办“特科”,征集四川的才子们前来应试。这些考生们却被集中在成都青羊宫,无一幸免地遭到了屠杀。这场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惨痛事件。
这些考试不仅是对考生们的考验,更是对那个时代的政治生态的反映。从零录取到零生存机会,这些考试成为了历史的悲剧,令人深思。它们警示我们,权力的滥用和腐败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对人才的极大摧残和社会进步的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