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的八卦阵后世几乎无人能用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以其深厚的易经理解,创造出了神秘的“八卦阵”。此阵法深藏于经典之中,却又在战场上显现其威。诸葛亮的八卦阵,既是一种战争的艺术,又是一种哲学思想的具体应用。
在《演义》中,我们得以窥见这种神秘阵法的两次精彩展现。一次是在入川之时,诸葛亮在夔关沿江设下此阵,以防备荆州的变故;另一次则是在与司马懿对垒之时,他布下此阵邀请对方破阵。在《新三国》的第91集中,宏大的作战场面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战争艺术。
八卦阵的起源,可追溯到《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大唐军神李靖在《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指出,他从易经中演化出“握奇阵”,将一支军队分为八个小方阵,四正四奇,总为八阵,按井字形、环形配置,大将居中掌握全局。这种布局与“八门金锁阵”颇有几分相似。姜尚衍生出“太公阵”,司马穰苴则衍生出“五行阵”,最终由诸葛亮推演出“八阵图”。
自诸葛亮去世后,几乎很少有人能够运用八卦阵。其奥秘并非在于八卦阵的精髓失传,而在于八卦阵的指挥难度。八卦阵的核心在于大阵中心将领的指挥,需要随机应变,掌控全局。这一点也是后世几乎无人能用八卦阵的重要原因。正如司马懿所言,八卦阵变幻莫测,只有遇见能够随机应变的大阵主将,才能真正发挥其威力。
李靖深谙此道,他在八卦阵的基础上创新出“六花阵”,这一阵法降低了对中心指挥者的要求,使得更多的将领能够运用此阵。这样一来,即便不是所有的将领都能如诸葛亮一般机智神勇,也能在战场上展现八卦阵的威力。李靖的这一创新,无疑为后世提供了一种新的军事选择,也使得八卦阵得以传承。
诸葛亮的八卦阵是一种深邃的战争艺术,它要求指挥者具备高超的智慧和应变能力。而李靖的“六花阵”,则是这一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为后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这两种阵法都是军事家们的瑰宝,也是我们理解古代战争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