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皇帝司马炎为何立白痴司马衷为太子
东吴的衰亡,始于一个令人痛心的决策——选择了稚嫩的毛头小孩作为接班人。这一决策,仿佛让一艘巨大的船只倾覆,令人扼腕叹息。这个选择,并非聪明之举,因为所选择的太子,竟然是一个头脑有问题的痴呆。
司马衷,这个名字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费解的故事。一次,司马衷与儿子共同进餐于晋武帝面前。吃到一半时,司马衷竟突然发问:“这孩子是从哪里来的?”晋武帝只能无奈回答:“这是你的儿子。”如此简单的问答,却让人不禁对司马衷的智商产生质疑。
不仅如此,司马衷还曾在宫中听闻有些地方闹饥荒,许多人因饥饿而丧命。他困惑不解地发问:“没有粮食吃,为什么不吃肉粥呢?”这两个小故事,或许能让你对司马衷有个初步的认识。
那么,司马炎这位聪明绝顶的君王,为何会糊涂到选择一个痴呆作为继承人呢?这一切,与一个名叫杨艳的女人息息相关。杨艳为司马炎育有三子三女,长子虽早早夭折,但司马衷作为第二个儿子,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
晋武帝曾私下征求杨艳对更换太子的意见,但杨艳坚守规矩,认为不可轻易更改。在她病入膏肓之际,她担心自己的儿子失去皇位,便向武帝推荐了自己的堂妹杨芷。杨芷为了遵循姐姐的嘱咐,也劝说武帝不要轻易更换太子。
司马炎面临的不仅仅是立太子的问题。他的另一个儿子、自己的亲弟弟司马攸,被封为齐王,聪明仁慈、心胸宽广且声望极高,这无疑给司马炎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对于司马炎来说,立司马衷为太子,从法统上看是最正确的选择。一旦更改,就会打破既定的规矩。既然要破例,那为何不直接立齐王为太子呢?
司马炎在面临种种压力与困扰时,不得不做出选择。他咬牙坚持,决定不如不改。为了扫除障碍,他将张华调到外地;齐王被逼出京城,最终在半途病亡。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复杂的原因让司马炎不得不立司马衷为太子。这个决策背后的无奈与痛苦,恐怕只有司马炎自己才能深切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