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剑浣春秋(台湾人民究竟是怎么“想当然尔”的
在《风姿物语》的世界里,光荣的任务无人敢接,然而晚餐的平静却在韩特的昏头之下被打破,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执。罗森笔下无数次将“想尔”与“理所”混为一谈,这种用词方式可谓独特到了极致。我以为那只是他个人的独特品味,不料又在一剑浣春秋的博客中看到了几乎一样的用法,这简直让人抓破了头皮。
用错词或是用法不当也许可以原谅,但把“想尔”当作“理所”使用,却妙得让人叹为观止。这种用法实在太“想尔”,也实在太“理所”。它们之间的意义虽然截然相反,但却可以巧妙地相互转化。在阅读小说或文章时,突如其来的“想尔”让人一时无法跟上作者的节奏,仿佛在问:“明日花キララ究竟是不是一姐呢?”愣神半秒后,才明白原来是作者在又一次的“想尔”。
更为让人头疼的例子是“可否”的用法。台湾人似乎将“可否”当作“是否”使用,诸如“可否会”、“可否能”的说法,每次听到都让我鸡皮疙瘩起一身。在逻辑上,“会”就是会,“能否”就是能不能,“会不会会”、“能不能能”,这种叠床架屋的表达方式让人无法理解。更过分的还有“可否爱过我”,这是在问人家能不能做一件已经做过的事情,让人感到有些无语。
台湾同胞的许多表达方式非常可爱,比如询问是否去某地的“有没有去”,比普通话的“去没去”更加生动有趣;询问是否正确时的“有没有”,也比大陆的“对不对”更有风味。“想尔”这个词的使用,却让人感到有些困惑。不禁让人想问:台湾同胞们,究竟是谁教你们这样想尔的啊?这种用法简直让人作孽啊!就在刚刚写完这篇文字的时候,晚上听到蔡康永的言论,更是让人无语到极点的囧境。台湾同胞们,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啊?这种语言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呢?让人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