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获被蜀汉政权降服之后 蜀汉灭亡时孟获为什么不来救援
对孟获与蜀汉的传奇故事,想必吸引了许多对历史好奇的小伙伴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这段历史的深处,解开其中的奥秘。
读过历史演义的朋友都知道,蜀汉的诸葛亮以其智谋将孟获收拾得服服帖帖。孟获是南蛮部落的领袖,一度挑战蜀汉的权威,却在诸葛亮的巧妙策略下,不得不心甘情愿地降服于蜀汉政权。南蛮部落也在他的引领下,向蜀汉俯首称臣。当蜀汉后期面临灭亡的危机时,孟获这边的南蛮部落虽有兵马,却未曾前来救援蜀国。这其中究竟有何原因呢?
其实,孟获和南蛮部落虽然对诸葛亮心悦诚服,但内心深处依然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他们一向崇尚自由,不习惯受到他人的约束。诸葛亮的智谋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但他们仍然心有余悸。南蛮部落每年向蜀汉纳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在诸葛亮在世时,他们虽然不敢反抗,但也心存不满。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孟获的阴影仍未散去,他们更是没有了反抗的压力。而蜀汉朝廷在刘禅继位后的苛政和重税,更是让南蛮部落苦不堪言。他们的金银财宝被刘禅搜刮一空,让他们敢怒不敢言。在这种情况下,南蛮部落对蜀汉朝廷早已心生不满。所以当蜀汉面临危机时,他们并未伸出援手。这并非他们无情无义,而是历史背景和政治局势导致的必然结果。
刘禅在面对蜀汉的衰落时,曾有人建议他依靠南蛮部落的兵马继续抗争。刘禅想到自己对南蛮部落的苛刻政策,自知他们不会接受他的请求。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投降。这也验证了古人的智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蜀汉的灭亡,孟获并未前来救援,这也是历史的必然。这段历史告诉我们,政治和策略的运用需要明智和谨慎。在治理国家和处理人际关系时,需要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诚信待人方能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