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缔造的蒙古帝国,版图究竟有多大?
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古帝国,这个由成吉思汗缔造的辉煌帝国,如一颗璀璨的星辰,在人类的历史天空中熠熠生辉。其影响力之大、版图之广,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震撼的帝国之一。
蒙古帝国,被后世学者称为13世纪蒙古人所建政权的称呼。其崛起的历程,犹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传奇色彩。在人类的历史上,成吉思汗一手缔造的蒙古帝国,无疑是版图最大的一个,这一点无可争议。
巅峰时期的蒙古帝国,版图横跨欧亚大陆,达到了惊人的3300万平方公里,几乎征服了当时世界上一大半的文明。在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没有任何国家的版图能够与之匹敌。即使在大航海时代之后,也只有巅峰时期的英国,将所有领土加在一起,才能稍稍超越蒙古帝国。
需要注意的是,成吉思汗在世的时候,蒙古帝国的版图并未达到最大。其实,蒙古帝国的版图巅峰,是在成吉思汗那一代才真正达到的。尽管如此,成吉思汗晚年的蒙古帝国,版图已经相当庞大。他不仅牢牢控制了整个草原,还先后打击了金国,将势力范围扩张到了中亚。
成吉思汗的崛起历程,充满了艰辛与传奇。他原本是草原上的乞颜部落首领的儿子,但在少年时代,他的父亲被人下毒身亡,之后乞颜部落也走向了衰败。成吉思汗在整个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都在忙着复兴乞颜部落。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历了很多传奇的事情,最终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重建了乞颜部落,并被公推为可汗。
公元1189年,成吉思汗恢复了乞颜部落,并开始了他的横扫天下的旅程。当时的蒙古草原,大大小小的部落林立,而这些部落全部向金国称臣,每年还需要定期向金国上供。就在成吉思汗恢复乞颜部落的这一年,金国的金世宗去世了,金章宗即位,金国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代。
金国的鼎盛时期并没有持续下去。金章宗在位期间,后期过于重视文化建设,朝政渐渐荒废。为了阻止蒙古部落的崛起,金章宗实施了减丁政策,激起了蒙古诸部的仇恨,也给了成吉思汗崛起的机会。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成吉思汗利用金国内部的问题和诸部混战的机会,逐渐征服和兼并其他部落。他一度甚至充当了金国的马前卒,利用金国的力量消灭塔塔尔部残余势力。在这一系列征战中,成吉思汗逐渐得到了金国统治者的信任。此后便打着金国的大旗吞并其他部落。他的手段虽然并不高明但非常有效这也得益于金国自身的衰败和混乱为他的崛起提供了机会。最终成吉思汗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改变了历史走向建立了一个横扫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这就是蒙古帝国的诞生过程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篇章就此展开。黄河决口,给沿岸百姓带来灾难,同时也给金国统治带来了巨大压力。在这场灾难之际,南方的南宋政权认为北伐良机已至,因此发起了开禧北伐。
尽管北伐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成功拖住了金国的大部分军队。金章宗在位后期,过于注重文化建设,沉迷于饮酒作诗,导致金国政局混乱。这一年,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的过程中,于斡难河源头召集蒙古各部首领开会,被公推为草原诸部的可汗,同时也获得了“成吉思汗”这一称号,蒙古帝国正式建立,而他也刚刚步入44岁的壮年。
初成立的蒙古帝国,更像是一个联盟性质的政权,自身凝聚力有限。如果此时金国派遣大军进行镇压,蒙古帝国可能很快就会被消灭。但金国在成吉思汗崛起的初期,忙于与南宋交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顾及草原。金章宗驾崩后,金国高层陷入了皇位争夺的纷争之中,这对成吉思汗和新兴的蒙古帝国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在这几年里,成吉思汗一边指挥大军对外扩张,一边整合内部势力并进行改革。他建立了直属自己指挥的怯薛军,制定了成文法典,施行军政合一的体制。经过成吉思汗的改革,原本松散的蒙古帝国变得日益强大。
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成吉思汗选择了旁边的西夏政权以及高昌作为目标。与强大的金政权和更西边的政权相比,这两个政权显然要弱小一些,更适合蒙古帝国扩张。成吉思汗有效利用草原民族的机动性,对这两个政权进行袭扰战,不求一战灭国,只求能够尽量削弱并掠夺人口。
从1205年开始的四年中,蒙古帝国三次进攻西夏,每次都取得了较大的战果。公元1209年,蒙古帝国吞并了高昌回鹘,整个河西地区暴露在蒙古帝国的进攻范围之内。同年,蒙古帝国第三次进攻西夏,攻至西夏首都,虽未灭之,但迫使西夏称臣。
此时的蒙古帝国不仅控制了整个草原,还牢牢控制了以及河西地区的广大疆域,有资格与金国正面对决。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十万大军正式向金国进攻,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野狐岭之战。面对成吉思汗的金国动用了四十多万大军试图消灭蒙古主力,但成吉思汗凭借出色的战争才能以少胜多,歼灭了二十多万金军主力。
野狐岭之战结束后,金国的军事力量遭受重创。此后的几年里,蒙古大军几乎每年都会进攻金国,蚕食其北方疆域并进一步扩大领土范围。随着西夏意识到继续跟随蒙古征讨金国将导致自身灭亡,公元1216年,蒙古大军转向进攻西夏。
尽管西夏通过议和勉强保存下来,但此次战役为蒙古帝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自西夏和金国遭受重创之后,蒙古帝国周围,仅余西辽为其强敌。提及西辽,不得不说起,辽国被金国覆灭后,其宗室后裔逃至中亚,建立了西辽政权,且在蒙古帝国崛起前,一度成为中亚最强大的势力。
当蒙古帝国决定挥军西征之时,西辽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此时的西辽,正与中亚新兴势力花剌子模激战,军力损失惨重。成吉思汗察觉此良机,意识到是向西扩张的绝佳时机。于是,公元1217年,他正式发起第一次西征。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成吉思汗首先解决了蒙古草原北方的一些威胁,将势力范围扩展至贝加尔湖地区。由于当时的西伯利亚地区人烟稀少,自此后,整个蒙古草原以及西伯利亚地区,尽入蒙古帝国的版图。
随后,成吉思汗又花了一年时间,趁势吞并了西辽,将势力范围延伸至中亚。但随着西辽的兼并,蒙古帝国与崛起中的花剌子模接壤。
与花剌子模的交锋,可说是蒙古帝国扩张过程中遇到的第二大挑战。与之前交锋的西夏、金国不同,花剌子模正值崛起之际,国家处于上升期,国力雄厚。其巅峰时期,领土面积堪比整个印度。当蒙古大军进攻时,花剌子模能集结数十万大军抵抗。
进攻花剌子模对蒙古大军而言,阻力甚大。但在成吉思汗的英明指挥下,蒙古大军最终战胜了花剌子模,攻陷其大部分领土,迫使国王逃往印度。
随着花剌子模的灭亡,蒙古帝国的疆域扩展至阿富汗地区。当成吉思汗打算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花剌子模残余势力时,印度的酷热天气成为蒙古大军前进的阻碍。不适应此地区气候的蒙古大军,只得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撤军。
撤军之际,成吉思汗留下了自己的长子术赤镇守中亚。自此之后,蒙古帝国的扩张策略开始转变,不再集中所有军队于一个方向,而是开始多方向扩张。
成吉思汗在率军撤回草原时,已年过六十。但他不甘示弱,得知西夏蠢蠢欲动后,他亲自带领大军第五次进攻西夏。此次进攻,彻底灭亡了本已岌岌可危的西夏。自此之后,宁夏、甘肃、青海以及陕西北部等地,均归入蒙古帝国的统治之下。
这场战争也耗尽了成吉思汗的心力。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因病离世,享年六十六岁。
成吉思汗去世时,蒙古帝国的疆域已相当辽阔。整个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已基本落入其控制之下,北方的草原、西伯利亚以及中亚地区,均已成为蒙古帝国的领土。
但此时的蒙古帝国,离其版图巅峰还有一段距离。成吉思汗去世后,蒙古帝国的扩张变得更为复杂。一方面,帝国内部开始分化;另一方面,其开始进行多方向的扩张。
我们先看草原方向。成吉思汗去世后,其三子窝阔台继承了大汗宝座。但初即位时,他面临诸多挑战,花了数年巩固地位。直到取得足够的领导权后,才正式下令进攻金国。此时的金国已濒临灭亡,再加上与南宋的联盟,使其难以抵挡蒙古大军的进攻。公元1230年,金国在蒙古大军的进攻下走向灭亡。
与此中亚方向也在发生战争。成吉思汗的大儿子术赤在父亲撤回草原后掌管了中亚的局势,并持续对外扩张。期间,蒙古大军的足迹远达克里米亚半岛。甚至在成吉思汗准备进攻西夏之前,蒙古大军已抵达迦勒迦河流域并击败了罗斯联军。
当成吉思汗去世时,蒙古帝国的西线已延伸至今天的乌克兰南部地区。窝阔台即位后,蒙古大军继续向平原方向扩张,其势力范围甚至扩展至小亚细亚中部地区,囊括了今天的土耳其东部地区。在蒙古帝国的辉煌时期,其东线和西线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扩张态势。东线方面,为了彻底消灭金国,蒙古大军顺便征服了朝鲜半岛和辽东地区。随着金国灭亡,窝阔台稳固了汗位,将视线转向了南宋和遥远的欧洲。
在西线,窝阔台任命了他的兄弟们的长子指挥军队,向欧洲方向猛烈扩张。七年的时间里,蒙古大军已经推进到了多瑙河对岸,距离维也纳仅有一步之遥。而在东线,南宋在分得金国部分地盘后,试图建立黄河防线,但“端平入洛”行动却因补给问题而惨败,这也给了蒙古大军入侵的借口。
蒙古大军的进攻如狂风骤雨,南宋节节败退。为了彻底攻破南宋,蒙古大军甚至攻上了青藏高原,从侧翼进攻。在公元1239年,蒙古大军几乎占据了整个青藏高原。就在东西两线都取得辉煌战果的时候,窝阔台却因嗜酒如命而离世。
随着窝阔台的去世,蒙古帝国开始围绕大汗之位进行内斗。其长子贵由在欧洲作战时得知父亲死讯,不得不率领军队返回草原继承汗位。术赤这一脉的力量因此占据了主导地位。之后,其子孙建立了金帐汗国。与此察合台汗国也因老二察合台的逐渐独立而成立。
东线的进攻随着窝阔台的去世而暂时告一段落,南宋借此机会收复了不少失地,并依托长江和四川的地理优势建立了防线。贵由继位后,还没来得及掌权便离世了。其后,托雷通过努力争取到了汗位。为了得到西边的拔都支持,托雷承诺了很多条件,这使得金帐汗国进一步脱离蒙古帝国。托雷掌权后,继续进攻南宋,并派遣弟弟旭烈兀向西亚进攻,最终打到了叙利亚。托雷在进攻四川合州钓鱼城时突然战死,使得蒙古帝国的扩张暂时告一段落。托雷的两个弟弟围绕汗位展开争斗时,旭烈兀也暂时停止了西扩。这期间,窝阔台这一脉建立了窝阔台汗国,旭烈兀则建立了伊尔汗国。四大汗国的建立标志着蒙古帝国四大汗国的形成。最终忽必烈战胜了阿里不哥成为整个蒙古帝国的大汗。他在统治期间正式拟定了国号元朝,使元朝成为四大汗国的名义上的附属国。忽必烈登基后继续进攻南宋直至其灭亡为止。在忽必烈的全力进攻下,南宋最终走向了灭亡。随后,他的视线转向了朝鲜半岛,派遣军队将其彻底纳入掌控之中。以此为跳板,他还试图进军日本,然而因为遭遇恶劣天气而未能如愿。
在南方战线,蒙古大军在消灭南宋后继续南下,一路攻入了东南亚。炎热的天气令习惯北方草原作战的蒙古士兵倍感不适,尽管他们名义上控制了东南亚地区,甚至一度进军至爪哇,但并未能完全掌控这片区域。
与此在元朝的扩张期,四大汗国之间因领土纷争而逐渐爆发内战。自此开始,蒙古帝国的版图扩张达到了极致,再未能继续对外拓展。
忽必烈在位期间,虽然蒙古帝国内部已近乎分裂,但在名义上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版图扩张在忽必烈时代达到了巅峰。此时的蒙古帝国,疆域北抵西伯利亚,南至东南亚,西至东欧,东括朝鲜半岛,其版图之庞大在人类历史上空前。
后世的历史学家们常常遐想,如果窝阔台能够再坚持二十年,或许蒙古帝国能继续向西扩张,踏入西欧的领土。而攻下埃及,一路打进非洲,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至于南线,只要克服天气的障碍,攻入印度,完全控制东南亚,似乎也只是时间问题。
这些假设都建立在蒙古帝国内部团结的基础上。到了成吉思汗孙子这一代,帝国内部已经彻底分裂,再想凝聚力量对外扩张已是难上加难。
回顾蒙古帝国的扩张历史,成吉思汗在世时,帝国已囊括漠北和漠南草原,西伯利亚及中亚部分地区。在那个时代,团结的蒙古帝国仍在不断扩张。
到了忽必烈的时代,尽管蒙古帝国的版图达到了巅峰,但其内部已经彻底分裂。这一分裂的局面使得蒙古帝国再也无法继续对外进行有效的扩张。历史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强大的帝国不仅需要英明的领导者,更需要内部的团结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