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有罪?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嗜杀狂?

电视剧剧情 2025-08-18 06:07www.humatrope.cn剧情简介

“别迷恋哥,因为哥只是个传说。”这句网络流行语,仿佛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量身定做。

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领袖,对黄巢有着深深的迷恋。《水浒传》中宋江那句“他日若得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宋江的崇拜并非源于黄巢为民、替天行道的义举,而是他如麻,手段残忍。在《水浒传》的英雄群像中,我们可以看到宋江和他的兄弟对黄巢的狂热崇拜,他们的正义之举常常伴随着血与火。

黄巢,出生于山东曹县西北的冤句,家庭世代贩卖私盐,家境殷实。《新唐书》记载他“世鬻盐,富于赀”。他不仅武艺高强,更是饱读诗书。黄巢一直试图洗去自己身上的“黑社会”标签,步入仕途。他数次应试进士科,却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文采不足以博取功名。

科考失利后,黄巢心中的报复心理开始萌芽。他挥毫写下《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首诗被记录在《全唐诗》中,并在千年后被张艺谋导演搬上银幕,震撼观众。

每个人都有追求的动力,黄巢也不例外。乾符元年(公元874年),天下战乱不断,百姓生活愈发艰难。黄巢看到了机会。当时,全国范围内大旱成灾,河南省受灾最为严重,王仙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崭露头角。

公元875年,王仙芝等人率领上千人揭竿而起,很快攻陷濮州、曹州,击败前来镇压的官军。黄巢看到王仙芝的作为,心中兴奋不已。乱世中,英雄崛起,黄巢无数次祈求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现在机会终于来临。

黄巢与族中兄弟子侄商议后,决定加入起义军。他们聚集数千人,响应王仙芝,各地饥饿的农民纷纷加入。短短数月,起义军已壮大至数万人。王仙芝、黄巢转战河南,迅速占领八县之地,又攻陷汝州,声威大振,连洛阳都被震动,官员纷纷逃亡。

黄巢的传奇故事,让人热血沸腾。他的勇气与决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他的起义军不仅是一支反抗压迫的力量,更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们的每一次胜利,都代表着人民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仙芝和黄巢在攻下阳武之后,声势浩大,目光转向了郑州。郑州的防守坚固,久攻不下。于是,他们灵活转变战略,将战线南移,接连攻克申、光、庐、寿、舒、通州等地,逼近扬州。淮南节度使多次向朝廷告急,形势逼人。

面对内忧外患,唐朝不得不使出杀手锏——招安。王仙芝心动于朝廷的官职,黄巢起初也意欲接受。但当他看到封官名单上只有王仙芝的名字时,心生不满,恨得牙根痒痒。黄巢意识到,自己在朝廷眼中的分量远远不够。

黄巢开始质问王仙芝,为何独得官职而不顾五千部众的未来。他的话语中充满了不满和挑衅,最终举起拳头重重地打在了王仙芝的脸上。这次冲突使得原本可以平息的局面再度紧张,王仙芝因害怕犯众怒而未能接受朝廷的官职。

黄巢意识到跟随王仙芝再无前途,于是拉出自己的嫡系部队,开始单独与朝廷对抗。尽管两人曾并肩作战,但黄巢已经看清了形势。此时王仙芝身边没有了黄巢的牵制,欣然接受了朝廷的官职。这不过是朝廷的障眼法,官军趁机偷袭了王仙芝。王仙芝大怒,进军荆南,最终在黄梅兵败战死,手下五万余人被斩首。

王仙芝战败后,黄巢迎来了自己的出头之日。他洞悉形势,认为北方旱灾严重,民风彪悍,因此在河南活动并无多大益处。于是他将目光转向南方,率领军队南下。

黄巢率军与王仙芝旧部王重隐会和,接连攻下虔、吉、饶等州。进军宣州时,遭遇官军抵抗,于是转进浙东,经婺州至衢州。之后,他们披荆斩棘,开山路七百里,攻入福建。

福州危在旦夕,黄巢军中流传着“逢儒则肉,师必覆”的口号。福州观察使韦岫无法抵挡黄巢军队的进攻,最终弃城而逃。黄巢军队冲进福州,变成了一支疯狂的野兽军团,见人就杀,见房子就烧。

唯一例外的是崇文馆校书郎黄璞家,因为黄巢军队虽然好杀,但却迷信,害怕杀了大儒会遭报应。占领福州后,黄巢又开始向广州进军。期间,他曾要求朝廷封自己为天平节度使,虽遭到拒绝,但他并未放弃,又上书求为广州节度使。最终,朝廷授予他府率的官职。黄巢的一生,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别人的轻视与嘲笑。在他心中,自己有着与生俱来的皇者之姿,即使是去争夺节度使的位子,在他看来都显得不够匹配他的壮志。他便有了攻打广州的决心,“广州,我要攻下来给你们看看。”这一决心在当年的九月得以实现,广州失守。

唐朝时期,广州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毗邻南海,与多国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这里汇聚着众多跨国商人和外国传教士。黄巢攻陷广州后,由于粮草已尽,他的军队开始了新一轮的掠夺。无论是人还是财物,只要有所值,便一律劫掠。广州城内的屠杀使得至少十二万人失去了生命,这其中还包括许多外国居民和平民。这一事件在国际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唐僖宗得知后大为震怒。唐朝一直以来以自由、开放、和平的形象示人,这次的事件无疑是对其形象的极大破坏。

唐僖宗对黄巢的愤怒达到了极点,从太宗至今,唐朝的威仪一直广播世界,而黄巢的行为却使得这一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唐僖宗决心要铲除黄巢这个祸害。

黄巢率军离开广州,向西北进发。他攻取了桂州,又遇到了湘江水位的暴涨,黄巢军便乘数十只大木筏顺流而下,经过永州、衡州,又攻占了潭州。之后,他的军队又转向进攻饶、信、池、宣、歙、杭等十五州。黄巢军的力量再次壮大,人数已经达到了二十万人。

面对这样的势头,唐僖宗派出了淮南节度使高骈来对抗黄巢。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三月,高骈派遣猛将张璘南下迎战黄巢。终于,黄巢遇到了能够与之抗衡的敌人。经过一系列的战斗,黄巢退守饶州。张璘乘胜追击,黄巢无奈只得退守信州。各地的节度使纷纷派兵前来支援,眼看黄巢的军队就要被彻底击败。

黄巢却使用了他的策略。他先是进行贿赂,然后假装投降,这让张璘和高骈开始放松警惕,进攻的节奏也有所减缓。这正是黄巢所需要的喘息机会。他利用这个空隙迅速北渡淮河,然后偷袭张璘部,导致张璘战死。

此时的各路节度使误以为黄巢已被消灭,纷纷散去。听闻黄巢再次崛起,再次围剿已经变得不可能。而且各藩镇之间矛盾重重,都不愿意再与黄巢对抗。黄巢抓住了这个机会,将下一个目标定为唐朝的东都洛阳。

朝廷得知黄巢的动向,乱作一团。大宦官田令孜自荐率兵守潼关,但多数人认为潼关难以守住。潼关是长安的大门,一旦失守,长安城必将不保。唐僖宗在衡量利弊后,决定让田令孜率兵守潼关。

十一月十七日,黄巢大军抵达洛阳城下。唐将齐克让退守潼关,而东都留守刘允章则出城迎接黄巢入城,洛阳就这样轻松落入黄巢手中。不久之后,黄巢大军向关中挺进。

当黄巢大军抵达潼关之下时,面对关上的军士他心中无限得意。他对军士们说:“我在淮南一路追逐高骈就如同鼠走穴一样轻松,你们无需抵抗我!”潼关上的士兵都是神策军,他们为了厚赏才加入军队并未经历过真正的战斗。面对黄巢军的猛烈攻击以及从小道攻入关后的夹击他们无法抵挡最终溃败潼关失守。唐僖宗在神策军田令孜的保护下仓皇逃往成都避难,抛弃了长安的文武百官及皇室成员。当金吾大将军张直方与群臣面对黄巢的大军时,他们无奈接受了现实,选择了投降。黄巢就这样兵不血刃地占据了长安这座古都。

面对城楼周围的民众,黄巢将自己的喜悦化为实际行动。他多年来劫掠的财富此刻被抛向人群,他乐于看到民众在穷困中争抢这些金钱。看到这一幕,黄巢的内心无比满足。

进入长安的春明门后,黄巢在太极殿升座,数千名宫女迎拜。此时的他已经自称为黄王。尚朝向民众宣告:“黄王起兵,本为百姓”。这句口号很快被历史证明是虚伪的。

广明元年(公元881年)十二月十三日,黄巢称帝,建立了大齐政权。随着他成为天子,他的生活越发奢靡。这种看似骄傲自满的行为,实际上揭示了他的本质:他并未将天下和人民作为首要任务,一旦达到目标,稍有成就,便心满意足。

黄巢的放纵导致长安有人题诗讽刺他,这使他大为震怒。他彻查此事却无果,背弃了攻占福州、广州时的不杀儒生的誓言,将长安城中的三千多名无辜儒生斩首。

正当黄巢在长安享乐时,来自各地的藩镇对他发起了猛烈攻击。他的挥霍导致抢掠的财富迅速消耗,而军队的军粮也告急。为了应对危机,黄巢开始抓附近的百姓作为军粮,甚至用人肉来喂军队。这一行为虽然被隐瞒,但终究还是被传开,百姓们对黄巢的真面目有了清晰的认识。

公元882年,王处存与各路官军大败尚让的大军,进逼长安。黄巢慌乱之下开始逃跑,但并未远离。当百姓看到这个“魔王”被赶走后,他们欢呼雀跃,对官军表示欢迎。王处存因疏忽大意,被黄巢趁夜反击,再次被赶出长安。

黄巢坐在皇位上,对背弃他、支持官军的百姓感到愤怒和自卑。他开始屠城,以此来发泄他的愤怒和不满。他的行为让长安城再次陷入血泊之中。这段历史揭示了黄巢的真实面目:他并非真正的起义者,而是一个自私、残忍的统治者。他的行为与他的口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终失去了民心,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在长安城的大屠杀中,满目疮痍的景象令人痛心。原本繁华的街道血流成河,男性公民几乎被屠杀殆尽,尸体堆积如山,连道路都被堵死。《旧唐书》记载,这场灾难中的死亡人数超过八万,都是无辜的平民。

正当黄巢沉浸在屠杀的狂怒之中,一个坏消息传来。他派出的攻打邓州的大将竟然投降了唐朝,不是诈降,而是真心实意的归顺。而更令黄巢绝望的是,一个名为李克用的沙陀人,率领着一万精兵,竟然在黄巢十万大军面前轻松攻入了长安城。这种打击让黄巢倍感失落,曾经的自信和骄傲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他眼前的长安城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轻松掌控的天下名城,而是李克用的天下。

黄巢的军队陷入了混乱和恐慌之中,他们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乱窜,最终不得不回到了起兵的河南。然而那里早已不再是他们的天下,黄巢的命运似乎即将走向终点。

陈州之战成为了黄巢人生中的转折点。在这漫长的百日围城中,无论是城内还是城外,都面临着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放弃一切道德和尊严,开始吃一切可以吃的食物。黄巢的军队也开始陷入绝境,他们开始捕食人类,甚至制造了巨舂来碾碎活人,做成肉酱来充饥。这种惨绝人寰的行为令人发指,《旧唐书》中详细记录了这一惨状。

这场灾难不仅让黄巢的军队陷入了疯狂,也让无数百姓遭受了无辜的苦难。河南、许、汝、唐、邓、孟、郑、汴、曹、徐、兖等数十州的百姓,除了陈州和汴州外,几乎被黄巢吃光。据保守估计,被黄巢军吃掉的人数超过三十万。

这场悲剧让人痛心疾首,读者们如果感到不适,请自行调整情绪。在黄巢的疯狂之下,无数人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这种残忍的行为令人不寒而栗。历史应该成为我们的教训,让我们珍惜和平,避免战争和杀戮的悲剧再次上演。善恶到头终有报,黄巢的生命轨迹,在经历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征程后,划上了休止符。

曾经一度,黄巢的起义军围攻陈州,唐朝朝廷调集大军,意图剿灭这支反叛力量。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率领五万蕃、汉士兵前来增援,黄巢面临的压力愈发沉重。面对四面围攻的官军,黄巢无奈撤军。而此刻,上天似乎也在向他宣告命运的终结。

五月的一个雨季,黄巢的营地遭遇了连日的大雨。雨水汹涌而来,军营被水淹没。正当黄巢军试图从中牟(今河南中牟)北汴河王满渡口渡河时,李克用抓住机会,攻击半渡之敌,黄巢军大败,死伤惨重。

风雨飘摇之中,黄巢带着残兵败将向东北逃去。李克用并未放过他,一路追杀至封丘(今河南封丘)。此时的天公再次降下大雨,黄巢军队行动不一,迅速溃散。黄巢仅带着亲兵近千人,冒着大雨逃向兖州。

命运似乎已给这位曾经的魔王判了死刑。六月十五日,武宁将李师悦与尚让追至瑕丘(今山东兖州),黄巢与唐军交战,最终连身边亲信也损失殆尽。走投无路的黄巢,在逃亡至泰山狼虎谷的襄王村(今山东莱芜西南)时,遭遇了他最后的命运。他的外甥林言在此突然背叛,对他举起了屠刀。疲惫不堪的黄巢,虽武功高强,但已无力反抗。最终,一道寒光闪过,黄巢身首异处。

这个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嗜杀狂,终于走完了他罪恶的一生。他的故事令人叹息,也让人深思。在权力的诱惑下,他走上了嗜杀之路,最终在命运的铁蹄下黯然消逝。他的故事警示着后人,善恶到头终有报,权力的游戏不是儿戏,而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Copyright © 2019-2025 www.humatrope.cn 剧情简介 版权所有 Power by

剧情电视剧,剧情电影,韩国剧情片,剧情简介,欧美剧情片,分集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