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能向曹丕俯首称臣 刘备为什么不可以
介绍东吴称臣背后的故事:皇叔刘备的霸气与决断
一探究竟,让我们跟随奇闻奇网小编的步伐,深入了解那段历史。
关于皇叔的架子。刘备,身为皇帝的叔叔,其身份地位无疑是最具权势的。身为刘皇叔,这块牌子就是他的通行证,是他的门面,是他的骄傲。即使他无任何能力,也必须受到尊重。刘备深知自己的身份的重要性,因此他时刻维护自己的形象,因为他知道这是他行走江湖的招牌。他不可能轻易向他人称臣。
二看刘备的军事行动。只要手中有兵,他就会扯起大旗自己干。在徐州时期,他带走曹操的人马,即使在面对曹操的攻打时,他依然坚定自己的立场。在刘备看来,连打工都嫌弃,又怎么可能甘心他人之下呢?他的目标是一展宏图,自立为王。
再来看刘备的家室观念。他为了目标,连家人都不要。在彭城玩乐时,他未将老婆儿女父母带走,甚至在战乱中,他们遭受磨难,他碰见也毫不在乎。对他来说,只要有大业在,家室可抛。这正是帝王们刻薄寡恩的共同点。
从刘备的两个儿子的名字中,我们可以窥探他的野心。封禅是皇帝的特权,只有立下大功的皇帝才敢行此大礼。刘备以两个儿子的名字表明他的目标就是称帝。有了这样的雄心壮志,他又怎会向他人称臣呢?
转向孙权,他向曹丕称臣是迫不得已。北面有曹丕,西面有刘备,内部人才匮乏。他知道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曹魏和蜀汉对抗,因此选择向曹丕称臣以自保。这是孙权的明智之举。
当我们看到刘备已经得到成都、汉中,准备称帝的时候,他又怎会自降身份,向他人称臣呢?这场战争揭示了曹丕、刘备、孙权各自的性格特征。曹丕当断不断失去机会;刘备一意孤行;而孙权沉稳善谋,能屈能伸。最终,孙权不计较一时之辱而成就了大业。
刘备的霸气与决断使他成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帝王。他的行为表明他绝不会向他人称臣,他的目标是一展宏图,恢复昔日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