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任命了哪些丞相?为什么不拜张昭为相?
在历史的长河中,孙吴重臣以其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成为了辅佐两代君主的重要人物。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奇闻奇网的小编,探寻这位历史人物的传奇故事。
据史书记载,孙权的祖先出身于“兵家至圣”之家。由于年代久远,他的家系传承已不可考。唯一清晰的是,孙权祖父数代都在吴地为官,因此“家于富春”,祖坟亦在富春。
在孙权的世界里,他的长兄孙策被誉为“江东之虎”,不仅智谋超群,而且武力过人。相比之下,孙权则展现出一种儒生的面貌。时值乱世,各路英雄均以武力争衡天下。
18岁的孙权初接兄业,毫无军功的他面临着集团内部的诸多质疑。堂兄孙暠、堂兄以及庐江太守李术等人心中不服。外部威胁亦不少,如山越的反抗、黄祖的威胁等。
幸运的是,孙策征战数年,早已建立了稳固的政治和军事班子。文有张昭、张纮等人,武有数位重要将领。正是依靠他们的帮助,孙权得以稳定局面。
在随后的赤壁之战与猇亭之战中,这些功臣再次助力孙权渡过难关。孙权对如何控制这些功臣有自己的办法。他普遍授予功勋卓著的武将显贵的称号,如骠骑将军、上大将军等。对于文臣,孙权最担心的是丞相人选是否合适。丞相之职在无形中可能架空皇权,前车之鉴令人警醒。
为了削弱丞相权力,孙权曾将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在赤壁之战前,为了防止朝局有变,他选择了罢免三公,复置丞相。张昭本应是第一人选,但孙权却选择了名不见经传的刘邵作为第一任丞相。这位丞相并没有显著的政绩。之后,孙权相继拜了几位丞相,他们大多深知孙权心思,很少过问朝中大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孙权的丞相们扮演着各种角色。他们既是孙权管理国家的助手,也是其维护权力的工具。这些丞相们的人生轨迹和命运与孙权紧密相连,他们的存在和行动反映了孙权对权力的追求和掌控。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共同见证了孙吴王朝的风雨变幻和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