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当初如果选休养生息的话 蜀汉最后还会灭亡吗
今天,奇闻奇网小编带来一篇引人深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笔触,探讨一个历史性的假设:如果诸葛亮选择不进攻,而是采取守势,会有转机吗?
答案是否定的。如果我们从诸葛亮的内心独白出发,“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那就是为了国家的复兴,为了先帝的嘱托,必须北伐中原。短暂的和平或许可以在蜀国与诸葛亮在世时勉强维持,但一旦诸葛亮离世,蜀国便会迅速陷入混乱。
从外部条件看,蜀国的处境极为艰难。尽管拥有荆州与益州,但相比东吴和曹魏,其根基依然薄弱。特别是关羽、刘备败于夷陵后,蜀国的领土成为了三国中最少的。刘备留给诸葛亮的,实际上是一个烂摊子。
从国家内部矛盾来看,每个国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内部纷争。魏、吴两国的主公尚有才干,能够制衡局势。而蜀国,有“扶不起的阿斗”刘婵在位,他缺乏领导才能,导致内部矛盾加深。在北伐过程中,甚至发生了令人惊愕的事件:诸葛亮北伐顺利之际,却因刘婵误信谗言而被迫停止。一位英明的领导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从人才角度看,张飞的早逝以及一系列有名指挥官的丧失,使蜀国元气大伤。尽管仍有卓越将领,但已无人能匹敌魏国。最大的优势可能就是有诸葛亮的存在。在诸葛亮的威慑下,魏国或许有所忌惮。一旦诸葛亮离世,蜀国的命运便岌岌可危,被吞并已是毫无悬念。
诸葛亮是蜀国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发明家,他事必躬亲的性格使他身心疲惫。他知道,必须在有生之年尽全力,速战速决,才能完成对刘备的承诺。因为无论从哪方面看,蜀国都不占优势,最大的转机可能就在于诸葛亮的智谋与努力。
即使诸葛亮选择不进攻,采取守势,也改变不了历史的结局。他的智慧和努力,是蜀国唯一的转机。但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让我们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智慧,明白领导与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团结和信念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