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统治了我们的星球不是因为它们很大的体型或可怕的牙齿 而是因为它们走路的
恐龙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称霸,并非因为其庞大的体型或尖锐的牙齿,而是因为一种独特的行走方式。
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恐龙成功的秘诀可能蕴藏在其行走的步态之中。这种特殊的行走方式使恐龙从三叠纪末开始,直至白垩纪灭绝期间,成功多样化并战胜了其他生物,成为主要的陆生脊椎动物。
据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报道,恐龙的行走方式独特而灵活,既能适应两条腿行走,也能采用四条腿的方式。这种适应性让它们在面对环境巨变时具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一系列生态崩溃后出现的生态位空缺,恐龙凭借这种行走方式成功填补并接管了世界。
在发表于《皇家学会开放科学》杂志的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深入描述了恐龙如何凭借独特的行走方式接管世界。恐龙是与一群相关爬行动物共同进化的跖骨头动物群的一部分,这些动物包括现代鳄鱼的祖先。这两个群体出现在二叠纪大灭绝之后的三叠纪。
研究人员利用208种跖骨头、pseudosuchians及其近亲的腿骨化石进行研究,以确定它们随时间的变化。最初,pseudosuchians是更多样化的群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一些pseudosuchians用后腿行走,但大多数仍保留了爬行的习惯。而恐龙则最初是两足动物,可以奔跑,这使它们在三叠纪的干燥气候中占据优势,能够快速移动以躲避捕食者和捕捉猎物。
食物压力在恐龙的成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布里斯托尔大学古生物学硕士生、论文第一作者艾米·希普利表示:“我们的证据表明,恐龙在行走和奔跑中的更强适应性起到了关键作用。”很可能是早期恐龙擅长保水,再加上其独特的行走方式使其能够更有效地寻找和捕食食物,从而在竞争激烈的生物世界中脱颖而出。
恐龙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称霸超过1.6亿年,并非仅仅因为其体型或牙齿,而更是因为它们独特的行走方式。这种行走方式使它们在环境巨变和食物压力之下依然能够生存并繁衍壮大。一些恐龙以其直立、两足的姿态著称,而另一些则选择四肢着地的行进方式。这样的差异赋予了恐龙无比的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在广泛的生态位中立足。
研究的合著者苏雷什·辛格在声明中描绘了恐龙的壮丽画卷:在三叠纪末大灭绝之后,恐龙演化出了真正巨大的体型,身长超过10米,相当于33英尺。其中一些恐龙身披盔甲,许多是典型的四足动物,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保持着两足姿态的个体,与它们的祖先颇为相似。
这种姿势和步态的多样性显示了恐龙强大的适应性,这也确保了它们在地球上的长期生存和巨大成功。尽管恐龙还发展了许多其他有助于其生长的特征,如调节体温的羽毛和更有效的呼吸机制,但研究团队认定,它们多样化的运动策略才是给予它们的关键优势。这种多样性让恐龙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灵活调整自己的生存策略,从而取得了无可比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