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狼图腾》主题曲 现代文明的一声唏嘘
作者:何小刀
汪峰,一个用词语描绘世界的艺术家,他的微博简介犹如他的内心独白:现代文明如同一堆垃圾,而我们都在扮演着拾荒者的角色,不断地掏空自己。在他的语言世界里,他热衷于使用“哭泣”“怒放”等词语,来表达他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看法。
他对“垃圾”这个词有着别样的钟情。虽然这个词在他的歌词中很少出现,但在多个场合,汪峰常常用垃圾来形容他眼中的不堪和表达他的愤怒。正如他在作品《瓦解》中所描绘的,现代文明的繁华背后隐藏着无数的矛盾和冲突,让他感到“渐渐的崩溃”。
当汪峰唱起《沧浪之歌》时,他的情感似乎找到了慰藉。作为年度大戏《狼图腾》的主题曲,这首歌展现了电影中的悲凉氛围,同时也反映了汪峰对自然的认知。电影讲述了北京知青在内蒙古额仑大草原的插队生活,以及与狼群的接触和冲突。在这个过程中,汪峰动容地描绘了现代文明与野蛮的冲撞,反省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弊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问题。
汪峰在采访中表示,他从来不避讳自己在用词上的巨大空洞。他喜欢在歌词中推入许多意象,展示他眼中的世界。在《名利场》《再见二十世纪》等作品中,光怪陆离的世界都指向了虚无主义。而在《沧浪之歌》中,汪峰摒弃了之前的文字风格,回归自然,展现了他诗人般的气质。他深情地唱出个体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就像置身于广阔天地之间,呼吸高原的空气。
许多摇滚乐队都用脏话和肤浅的口语表达着自己的愤怒,但汪峰却把自己的人文精神放进歌词中。他的偶像Bob Dylan、金斯堡的精神支柱影响着他,使他身上的知识分子气质闪耀着别样的光辉。作为一位歌手,汪峰首次触电,与狼图腾结缘,用音乐描绘出他与这个世界的复杂情感。
汪峰的悲观主义源自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他明白这个世界的复杂性和矛盾性,知道人们注定要面对分离和孤独。与世界、与自然不断的告别是人生的常态。他所描绘的沧浪之歌,正是这份孤独,就像美丽世界的孤儿,渺小却令人眷恋。他的音乐是对这个世界的反思和自省,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