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为何至今无人敢挖? 几大原因造成的
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有一座规模堪称世界之最的陵墓在关中地区屹立。长久以来,它吸引了无数学者的目光,他们渴望这座古墓的奥秘。终于在1974年的春天,这座历经千年的古墓重新被发现。尽管已经过去了40多年,相关部门却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发掘。其原因有三。
在上世纪70年代,郭沫若曾派人打开过定陵,但结果只能算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这次失败的考古行动凸显了当时考古队的技术瓶颈。而此时距离发现秦始皇陵还不到10年,如果再次进行挖掘,恐怕会重蹈覆辙。
国家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决定暂停对帝陵的挖掘,改为抢救性发掘,而不是人为发掘。毕竟,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储备有上百吨水银,这些水银释放出的汞蒸气充斥着整个地宫,对入侵者具有极大的危险性。随意进入地宫很可能意味着生命危险。
关于秦始皇陵的朝向问题,虽然官方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但民间有一种传言。据说秦始皇虽然统一了六国,但他总觉得自己的统治地位不够稳固,特别是对东方的天子气有所感应。他生前常常东巡,甚至派东渡寻求长生不老药。可以看出,他对东方的向往非常强烈,这也可能是兵马俑及整个秦始皇陵坐西朝东的原因。
秦始皇统一全国,开创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政治上的统一,还在于他推行的车同轨、书同文等政策,这些举措统一了思想,使他被誉为千古一帝。无论如何评价他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都是不可磨灭的。如果强行挖掘这个全民伟人的墓葬,肯定会引发公众的反感。国家也考虑到了文物保护的问题,提倡将文物发掘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从而间接保护秦始皇陵。
这样的决定无疑是明智的。毕竟,保护文物不仅是为了研究历史,更是为了传承文化。通过旅游观光与文物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同时也能有效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而对于秦始皇陵这样的重要遗址,更应该采取这种方式来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