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眼火铳什么时候出现的?三眼火铳的威力究竟
你是否知道,趣怪网的小编们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三眼铳的丰富内容呢?这种在16世纪末诞生,并在明末广泛使用的武器,虽然其威力难以让人恭维,却是历史的一种见证。
在中国和东亚的那个时代,真正具备威力和射击精度的火器被称为鸟铳,它在日本被称为铁炮,两者统称为。通俗地讲,三眼铳就是将三根火铳捆绑在一起,本质上仍是火铳。作为明初的典型火器,火铳在威力和射击精度方面都无法与相提并论。
那么,为何会出现三眼铳这种火器呢?这主要是因为火铳的射击精度不高,无法瞄准,因此人们选择提升火力密度,即便只是简单的多根绑定在一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火力。
关于三眼铳的威力,《天工开物》有详细的记载。在三十步的距离内,它可以轻松打中鸟;但到了五十步的距离,鸟可能都无法完全被打透;至于一百步的距离,打鸟就更为困难了。如果用来打人,估计效果也差不多,最多在五十步的范围内对于不披甲的目标还有一定的杀伤力,再远就难以保证效果了。
至于为何在17世纪,明朝军队会重新采用落后的三眼铳而放弃先进的呢?这其中大概有三大原因。
三眼铳在战斗中的使用非常灵活。明朝的主要敌人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和海外的敌人。虽然鸟铳可以用于射击,但在近战阶段,三眼铳的独特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明军会用它进行齐射,然后骑兵冲击,接着三眼铳就可以作为冷兵器使用,进行肉搏战。
鸟铳虽然先进,但明朝却无法制造。明末的兵工厂状况糟糕,工匠的技术水平下降,制造出来的鸟铳和其他常规火器多为残次品,无法装备部队。相比之下,三眼铳的制作相对简单可靠。
鸟铳的使用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形成战斗力和杀伤力。明军并不愿意学习新技能,他们更倾向于使用简单粗暴的三眼铳。
随着时代的变迁,三眼铳这种曾经广泛使用的武器最终被淘汰,只能在婚丧嫁娶等仪式中作为礼炮使用。然而它在历史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是无法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