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办家庭农场 提倡务农光荣
修身养性之道
吾等乃农耕之家,购得百亩良田,聘请农人指点种植之术。尔等儿孙需习得耕作之道,胼手胝足,勤于农事。须知农为四民之首,士为四民之末。农夫披星戴月,竭尽全力以养天下之人。若无农夫,天下人皆将饿死。故不可轻视农业,应深戒之。
中国的传统教育包含奋发与退路两种教育。奋发教育即应试励志教育,通过考试成绩争取进入士的行列,参与国家的管理与文化的传承。而退路教育则注重农耕教育。即便自身在官场得志,家中亦需备有农田,作为退身而出的生存资本。如此,辞职之际方能底气十足,不为三斗米折腰。
纪晓岚,这位才子亦不例外,虽家书中强调勤俭节约、谨慎谦虚,但在内心深处却保留着浓厚的农夫心态。他对饮食极为讲究,食的生活让其无法过清茶淡饭的农耕生活。他在《训诸子书》中反复强调子孙需尊重农民、重视农业。
为何纪晓岚如此强调农业?原来他深具家族存亡的危机感。他担忧家族子孙凋零,祖先无人祭祀,陷入“馁”的状态。在封建社会,保持家族子孙的绵延,最重要的是安全生存的持续性,而这离不开农业。他特意创办家庭农场,教子孙们耕种土地、栽培庄稼,希望他们成为安分守己的农夫。
纪晓岚不仅口讲鬼话,心中亦有“鬼”。这里的“鬼”指的是祖先、祖宗,也包括百年后的纪晓岚自己。他深知家族的兴旺需要后人的祭祀,而祭祀的持续性离不开农业的基础。他树立了务农光荣的观念,告诫子孙不要轻视耕种插秧等农事活动。在他看来,农民是养活天下人的重要力量,没有他们,所有人都将饿死。我们应该对农民保持敬意。
纪晓岚的家族观念和对农业的尊重值得我们学习。不论在何种社会,每个人都应掌握基本的生存手段,并对农业保持敬意。这是我们从纪晓岚家书中应学到的智慧。他的家族观念和对农业的推崇,体现了对家族传承和民族文化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存和发展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