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嘉庆皇帝 为何讨厌别人给自己送珍宝
红潮涌动之际,四年一度的时光再次敲响。八月十五,那是福州将军庆霖例行的送宝之时。嘉庆皇帝对此十分重视,不仅严词申斥这种行为,更是果断将其革职。他深知珍宝玩物虽美,但饥饿时不能当食物,寒冷时亦不能充当衣袍,不过是无用之物。节俭的嘉庆皇帝以身作则,不允许臣子送礼,这在历史记载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网络配图映照着嘉庆皇帝厉行节俭的形象。当嘉庆四年正月十五佳节到来时,官员间的礼品往来不断,但嘉庆皇帝坚决下旨严禁。他视贡物如粪土,态度坚决地表示:“所有如意、玉铜瓷、书画、挂屏、插屏等物,概不许进呈。”这一举措令王公大臣们瞩目,然而仍有人未真正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嘉庆皇帝再次出击,在中秋节到来之际,干脆下令永远停止进宝。
并非所有人都听从皇帝的教导。有人以为嘉庆皇帝只是在做样子,因此违禁送礼的事件时有发生。一次是福州将军庆霖依旧照例向嘉庆皇帝献上宝物。嘉庆皇帝雷霆大怒,重申禁令并严厉申斥。他再次强调自己对珍宝的认识:“珍宝玩品,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只属无用之物。”他的这种观念在宫廷中逐渐深入人心。
嘉庆五年,嘉庆帝的皇三子绵恺入学读书这一重要时刻被一些朝臣视为送礼的机会。永锡便借此机会送上玉器等珍宝。然而嘉庆皇帝闻报后大发雷霆质问永锡:“三阿哥上学与彼何干?”他采取了严厉的惩治措施革除了永锡及其儿子的职务并将所进珍宝“掷还”。这一事件让永锡颜面扫地。
为何嘉庆帝如此反感官员向他送宝物呢?他认为官员所送之宝并非出于自己之手必定是从百姓身上搜刮而来稍有不从则必会加害百姓。《实录》中记录下了嘉庆帝的观点:“所送宝物岂皆出自己资必下而取之州县而州县又必取之百姓稍不足数敲扑随之。”这就是嘉庆帝严令禁止官员送礼的重要原因他心系百姓不愿百姓因送礼之风而受困。这种深切的民本思想体现了嘉庆皇帝的治国理念也为后世树立了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