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王朝守卫要道66年,却被遗忘的归义军
唐王朝的辉煌历史与璀璨文化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辽阔的疆域上,不乏能臣良将,大诗人的诞生也彰显了文化的繁荣。历史总是充满了波折与变迁。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吐蕃势力趁虚而入,占领了河西、陇右及沙州地区,阻断了唐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在这片土地上,依然有坚定的汉人心向唐朝,不愿屈服于吐蕃的残暴统治。
张议潮,一个豪侠义士,出生于河西地区的名门望族。他目睹了吐蕃的统治,决心复兴河西,回归大汉。他倾尽家财,招募并训练军队,等待时机与吐蕃一战。公元848年,他率军攻陷瓜沙二州,为唐朝带来了希望。两年后,他收复了河西地区十一州,被封为沙州节度使。当他到长安任职时,归义军的首领换成了他的侄子张淮深。
在张议潮死后,归义军的命运经历了多次变故。张淮深被女婿索勋所杀,索勋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接着是张承奉的继位之争,最终他成功夺回权力并得到唐朝的认可。张承奉在河西地区大力发展农业,整顿军队,壮大力量。他对周边小部落进行攻击,扩大了地盘与人口。在唐朝灭亡后,张承奉与朱温争夺权力,最终自立为帝,建立金山国。但归义军的宽容政策导致其力量壮大后失去了控制,最终归于回鹘势力。
张承奉死后,归义军的统治权落入曹议金手中。曹家成为归义军节度使,虽然经历了七个节度使的变迁,但归义军已经与唐朝没有直接联系。在五代十国的乱局中,归义军依然存在,只是很少在史料中露面。到了宋朝时期,由于宋朝对归义军的不重视,这支边防部队逐渐被人遗忘。直到曹贤顺投靠西夏后,这支部队才真正消失。
后人认为归义军逐渐回鹘化,但实际上归义军对民族和宗教都很宽容。回鹘、水陀等部落逐渐壮大力量后有的融入归义军有的则与归义军有矛盾但无论张氏还是曹氏率领的归义军都是地地道道的汉人。后人从一些史料中延续的“沙州回鹘”一词只是一种叫法上的延续实际上真正的归义军大都是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