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灭亡是中华文化的劫难 崖山之后无中国
古今历史的变迁,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秦、元两次巨变后,古代圣明的君王们所恻隐爱人的经营成果几乎被清零。
回溯到十一至十三世纪的宋王朝,中国已经孕育出近代化的萌芽。然而令人费解的是,为何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中国的近代转型之路却显得如此坎坷,历经波折?
这个问题无法简单地用单一原因来解答。但如果要探寻其深刻的历史根源,那么可以追溯至“唐宋变革”所代表的近代化进程在元朝的中断。这一历史节点,仿佛是一次文明的倒退,使得宋代的辉煌成果被掩埋。
明末的敏锐思想家黄宗羲与王夫之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黄宗羲曾说,“夫古今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这里的“亡”,不仅仅是王朝的更迭,更是一种文明的失落。宋的灭亡,不仅仅是一个王朝的覆灭,更是一次中华文化的浩劫,是一次“文明的中断”。
元朝从草原带来的制度及其影响,无疑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其重大变革包括:“家产制”的回潮,君臣关系的转变,从公共性转为私人性的主奴关系;“家臣制”的兴起,臣子不再是共君之伙伴,而是君主的奴仆;“诸色户计”的推行,将人民按照职业划分并承担相应赋役;以及“驱口制”的出现,使奴隶制在元朝死灰复燃。
这些从草原带入的制度,深刻地影响了宋后中国的历史走向。它们带来的落后影响并非只在元朝一代起作用,更作为一种历史的因袭,为后来的朝代所继承。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禁感慨万千。元朝带来的这种逆转,实质上改变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使得以北宋为代表的政治制度在南宋灭亡后陷入中断。
每一次历史的变迁,都是一次文明的洗礼。宋的灭亡,不仅是王朝的覆灭,更是文明的更迭。元朝带来的制度变革,虽然带来了许多落后的影响,但也促使中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前进,演变出更为坚韧、更为丰富的文明。我们要深刻理解历史的变迁,珍惜每一次文明的洗礼,为我们未来的道路提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