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墓被盗:财物装了30大车 慈禧尸身被分拆
在军阀混战、国穷如洗的荒乱年代,孙殿英率领的部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他的部队并非正规军,因此粮饷常常被克扣,官兵们已经半年没有领到薪水,军心不稳,开小差的事情时有发生。这一切让孙殿英焦急万分,他需要寻找一种迅速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罪恶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萌发——他决定盗取清东陵的宝物。这一决定并非毫无缘由,他驻扎在河北省遵化县境内时,亲眼目睹了东陵陵区被破坏的景况。多年来东陵守陵机构的腐败与混乱使得孙殿英认为盗陵成为可能。而在此之前,护陵机构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和效力。从内务部开始的一系列破坏行为加剧了东陵的衰落。直隶省长曹锐甚至以查办盗买陵树为名,派兵查抄没收天丰益在东陵地区的一切财产,并设立垦植局,这一切都为孙殿英盗陵创造了条件。
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丑行可谓臭名昭著,他的部队以野蛮手段在七天七夜的时间里大肆盗掘东陵文物。但关于孙殿英是如何萌起盗陵的念头以及盗掘过程中的内幕细节,却鲜为人知。他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这条不归路的?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清东陵是清朝皇陵之一,位于河北省遵化县的马兰峪。这里群山环抱,风景秀丽,是皇帝亲选的陵地。东陵内有顺治的孝陵、康熙的景陵、乾隆的裕陵等众多帝陵以及皇后、妃嫔等人的陵墓。这片陵墓群中葬有161人,其中包括多位皇后和身份显赫的人物。其中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规模尤为宏大。裕陵耗时三十年才完工,耗费白银达一百八十万两。而慈禧的定东陵则气势非凡,其隆恩殿前的一块丹陛石上的“凤压龙”图案堪称清代之绝笔。这块丹陛石周边雕刻着缠枝莲花,中心是丹凤展翅凌空、穿云俯首向下的壮观景象,丹凤之下一条蛟龙曲身出水,腾空向上。这块丹陛石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慈禧垂帘听政、操掌政权达半个世纪的历史背景。
孙殿英,河南永城人,自幼调皮捣蛋,长大后成为一名赌棍和流氓。他曾在多个部队任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小有势力的军事集团头目。但在军阀混战的背景下,他的部队常常因粮饷不足而陷入困境。1928年,迫于形势的压力,孙殿英决定冒险盗取清东陵的宝物以缓解部队的困境。他利用手中的权力,指挥部队对东陵进行了野蛮的盗掘。这次事件不仅让孙殿英声名狼藉,也让人们对清东陵的命运感到痛心疾首。这一事件成为了历史上的一段悲剧,让人反思那个时代的混乱和无序。
孙殿英盗陵的行为固然令人愤慨,但我们也应该反思背后的原因。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孙殿英的行为虽然违法悖理,但也是被逼无奈之举。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无序,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至此,东陵完全落入了北洋军阀之手。垦植局实际上成为了公开盗伐陵树的机构,东陵的陵树多次被劫掠,“仪树”和“海树”被砍伐一空。昔日那苍翠郁郁、群松蔽日的青山,在1928年已经变成了荒芜的秃山。
更令人痛心的是,东陵的地面建筑也遭到了军阀和当地土著人的盗窃和拆毁。各庙宇的铜制装潢,如铜钉、铜字等被洗劫一空,各殿的隔房、槛框、窗棂也被拆卸殆尽。就连惠妃陵也难逃厄运,其殉葬珠宝被洗劫,惠妃尸身被弃置在棺外。
1928年,马福田率领的部队在深夜占据了马兰峪,并改挂国军旗帜。马福田一直对东陵的宝藏垂涎三尺,只是没有机会下手。当孙殿英部队驻守在遵化县时,沿途随处可见被拆毁的东陵殿宇木料被大量外运,这更加激起了孙殿英的贪婪之心。
孙殿英向他的顶头上司军团总指挥徐源泉诉说了他的苦衷,虽然徐源泉也是一个喜欢的人,但面对孙殿英的请求,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答复,只是表达了对财政困难的无奈和对共产军的对抗。孙殿英看出徐源泉没有反对,便决定放手一搏。
盗墓并非易事。孙殿英和他的部下首先遇到了找不到地宫入口的问题。他们在陵寝各处挖掘了两天两夜,毫无收获。为了找到入口,孙殿英动用了各种手段,包括逼迫当地地保和老旗人提供信息。甚至使用暴力和酷刑来逼问老旗人地宫入口的位置。这些老人经受不住折磨,有的被活活折磨死,有的则透露了曾参与修筑陵墓的姜石匠可能知道进地宫的位置。
姜石匠的经历堪称传奇。在修陵过程中,他得知了出口的秘密但并没有被允许使用。在巧合之下得以逃生后他差点因泄露秘密而被灭口幸运的是他被及时请来姜石匠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他明白自己面临的处境他宁愿死也不愿背叛祖宗孙殿英用元宝和金条诱惑他但他始终守口如瓶面对孙殿英的威胁姜石匠不为所动孙殿英气急败坏但最终并未对他用刑因为他知道如果姜石匠经受不住用刑而死亡他将无法找到墓道的入口最终他不得不放弃对姜石匠的折磨并继续寻找进入地宫的入口而姜石匠的故事在东陵盗墓事件中留下了一个令人惊叹的结局
对于东陵来说,这是其历史上的一段悲剧。原本庄严肃穆、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陵墓,如今却被贪婪和无知所践踏。这也提醒我们:贪婪是万恶之源,历史的传承需要我们去守护和尊重。东陵事件不仅是一段历史悲剧的见证,更是对我们每个人的一次深刻警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孙殿英拍案而起,怒道:“他奶奶的,你们不说?把你儿子抓来,我非扒了他的皮不可!”这句话像咒语一般,姜石匠立即下跪,如同闪电般迅速。在他的引领下,众人找到了慈禧陵墓的入口,然而入口被坚固的花岗石封得严严实实。这些石头之间,用桐油糯米石灰浆粘合,简直是天衣无缝,比自然的山石还要难以攻破。
工兵营长尝试用硝镪水侵蚀,但毫无作用。此时已是深夜,掘墓的官兵们疲惫不堪,汗水湿透了衣背,纷纷瘫倒在地。孙殿英心急如焚,他果断命令使用,并牵上了。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中,慈禧陵墓的墓道被炸出一个大洞。顿时,一股股阴冷的霉气从墓里窜出,吓得官兵们纷纷后退。孙殿英怒吼道:“他奶奶的,还不赶快下去!”官兵们战战兢兢地沿着墓道前进。孙殿英又命令道:“他奶奶的,谁敢乱来,我崩了他!”他命令谭师长带一排士兵堵住墓道口,任何胆敢携宝潜逃的人都会被打死。
这些官兵带着恐惧和紧张穿过墓道进入地宫。他们看到石条供桌上的珠宝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阿拉伯著名小说《一千零一夜》中“芝麻开门”后的奇幻场景。这些官兵,如同饿牢中放出,半年未得薪饷,此刻已经顾不得许多,将供桌上的殉葬宝物抢掠一空。
他们的贪心并未满足。他们用刀劈斧砍,打开了慈禧的棺材,那满棺的金银珠宝更是璀璨夺目。匪兵们疯狂地扑向棺材,将棺内劫掠一空。在争抢尸身宝物的过程中,慈禧的尸首被扯出棺外,甚至被分拆,惨不忍睹。有三名军官为了争夺宝物而相互残杀,死于地宫内。
在撬动棺木时,匪兵们又发现了一个地洞,并将地洞的宝物也抢掠一空。孙殿英在盗完慈禧墓后,又命令挖掘乾隆的裕陵,用同样的方法使用开墓道入口。乾隆的地宫更加富丽堂皇,其尸身虽已腐化,但匪兵们进去后依然将其棺中的宝物一空。之后,孙殿英还打算盗掘顺治的孝陵,但因听闻顺治帝曾在五台山出家为僧,该陵的棺材可能是空棺,便没有下手。他在考虑挖掘康熙的景陵时,却因石下沟中流出的黄水如瀑布般汹涌,地上积水已深,只好作罢。经过七天七夜的疯狂盗掘,孙殿英部队满载而归,于7月11日西去。
究竟盗得了什么?
乾隆和慈禧在清史上都是显赫的人物,他们的墓葬中的随葬珠宝无疑价值连城。既然他们的墓葬都被盗掘一空,那么孙殿英及手下官兵的收获必然十分丰富。关于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普陀峪定东陵的殉葬品的具体数量,内务府档案及其他资料有详细的记载,其中慈禧墓的资料记载较为详细。
慈禧地宫的随葬品分为生前和死后两类。从《孝钦后入殓,送衣版,赏遗念衣服》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慈禧生前在地宫中放置的宝物有150余件,每一件上都有数不清的正珠、东珠、米珠络缨。至于慈禧死后入殓时的宝物更是奢侈至极,据内廷大总管李莲英的嗣长子李成武写的《爱月轩笔记》,有详细的记录。其中包括了金花丝褥、珍珠层、翠荷叶、碧玺莲花等珍贵的宝物。还有玉制八骏马、十八玉罗汉等稀世珍品。这些宝物中,最为称绝的是以翡翠、玉石等制作的瓜果实物替代品,如绿玉皮紫玉瓤的西瓜等。这些被盗的宝物无疑都是极其珍贵且富有历史价值的物品。关于慈禧地宫宝物的价值,记录在《爱月轩笔记》中的细节令人叹为观止。那金丝绵褥,价值高达8.4万两白银;绣佛串珠薄褥,制价2.2万两;翡翠荷叶,估值更是达到惊人的85万两。更令人瞩目的是陀罗经被铺珠820颗,每颗都价值连城。除此之外,慈禧身上的珠宝更是璀璨夺目,身旁的金佛、玉佛、翡翠佛和红宝石佛各有其重,总价值约达六百万两白银。而那枚重达四两的大珠,更是价值连城,据记载竟价值千万两白银。所有宝物加在一起,总价值竟超过了一千万两白银。
从清内务府的记录和李成武的《爱月轩笔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慈禧墓中的随葬品数量巨大,价值无法估量。关于乾隆裕陵中的宝物,虽然详细记载缺失,但从发现的赃物以及孙殿英部队盗墓时动用的众多车辆来看,其宝物数量同样惊人。孙殿英曾用“体谅地方疾苦,不忍就地筹粮”的名义征调大车用于运送宝物,可见其数量之多。
从截获的盗陵赃物中,我们也能窥见一二。孙殿英等人急于销赃,委托古玩商黄百川代销珍宝。一次被卫戍司令部截获的宝珠就有46颗之多。一个士兵都能拥有如此多的宝珠,那么上级军官所得的宝物更是无法想象。海关还查获了一批企图外运的东陵文物,其中包括各种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孙殿英部队所盗的宝物数量之大令人震惊。
就在高层展开调查之际,孙殿英却以十二军军长的身份,如同第三方仲裁者,向第六军团总指挥徐源泉递交了一份辩护文件,为被指控盗掘东陵的谭温江师长辩护。文件详尽列出了谭温江与盗陵案无关的证据和理由。
徐源泉收到孙殿英的呈文后,通过捎信的方式向孙指引迷津。他告知孙殿英,此次行动过于鲁莽,已经引起公众哗然,他亦难以只手遮天。关键之处在于疏通关键人物,无论结果如何,皆取决于他们的手段。孙殿英等人此次捕获大量战利品,传闻中有无数珍宝,为了平息风波,需舍得投入巨资来打通各方关节,包括各军团长和军长的门前。只要他们不群起攻之,民众方面的压力是可以压服的。
孙殿英心领神会,迅速从东陵的赃物中挑选出了一批珍稀无比的宝物。其中一柄九龙宝剑,剑身镶嵌九条金龙,剑柄宝石闪烁,他托戴笠送给蒋介石;另一柄宝剑则赠予何应钦。还有乾隆颈上的一串朝珠,共有108颗,据说代表了十八罗汉,是无价之宝。其中最大的朱红色两颗,孙在天津时赠予了戴笠。而慈禧的翡翠西瓜和口中的夜明珠最为珍贵,夜间发光,透明无比,孙托戴笠送给了宋子文夫妇。孔祥熙和宋霭龄见状心生羡慕,孙便又挑选了两串朝鞋上的宝石赠送给他们。他还送出了价值50万元的黄金给阎锡山。
东陵被盗后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虽然国民派出了调查人员,但并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末代皇帝溥仪在天津张园闻讯后深感悲痛,设灵祭奠并召集皇室宗亲和清室遗臣商讨对策。接连两天的“御前会议”决定派遣一批人前往东陵勘查并处理后续事宜。
8月18日,由宝瑞臣等人带领的70余人乘车赶赴东陵。他们深入勘查乾隆、慈禧二陵及其他陵墓,然后开始着手帝后的复葬工作。原本计划先重葬乾隆再按辈序安葬慈禧,但由于乾隆的裕陵地宫积水严重,需要先排干水分,因此决定先复葬慈禧于普陀峪定东陵。面对惨不忍睹的景象,清室遗臣们深感痛心。直到8月31日,乾隆的遗骨才被重新安葬。
自东陵被盗以来,清室遗臣多次向卫戍司令部请求严惩盗陵凶犯。尽管要犯谭温江被保释出狱,其他盗陵人犯也大多逃出了北平,但各界人士纷纷电请从速公正处理此事。北平总商会甚至要求组织特别法庭进行审判。迫于舆论压力,阎锡山命令卫戍司令部从速组织军事法庭,由商震上将担任审判长。
迫于舆论压力,陆军监狱重新收押了保释在外的谭温江,等待审判。第六集团军总指挥徐源泉也将谭温江之前呈报的马兰峪剿匪所得的东陵珍宝重新封存,移交给卫戍司令部,并向外界表示对部下决不宽贷。
东陵盗案于1928年12月中旬由军事法庭开庭调查,但此后便陷入沉寂。直到次年4月20日才预审开庭,6月8日终审结束。在预审中,主犯谭温江拒不承认盗掘事实,而孙殿英则逍遥法外。他被国民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并参与了讨伐张宗昌的行动。6月15日,军事法庭决定起草审判书呈报中央,将谭温江等嫌疑犯暂时羁押,由此结束了久悬未决的东陵盗案。
军事法庭上报数月后,因案情错综复杂难以判决。此时孙殿英已率领军队与阎锡山、冯玉祥取得联系,并在嵩山附近收抚了两万多人,得到了他们的器重。经过孙殿英与阎锡山的交涉,谭温江最终被释放。此后,孙殿英不断升迁,最终担任安徽省主席、暂编第五军军长要职。
在抗战时期,孙殿英与庞炳勋投敌组织新五军。日本投降后,他成为“曲线救国”的“忠臣”,被委派为先遣军总司令,与人民解放军为敌。而在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南汤阴的战役中,这个20多年来一直逍遥法外的盗陵主犯孙殿英终于被解放军生擒。最终,他死于战犯收留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