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到江都的隋炀帝杨广最后什么下场?
大业十四年,历史的舞台上呈现了一场壮烈的战役。在这一年,反隋军领袖李密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曾经所向披靡的他,在这一年遭遇了彻底的失败。李密与王世充的交锋,虽多次获胜,但最终决战却遗憾落败。这一事件预示了逃到江都的隋炀帝的命运已经不可逆转。
随着岁月的车轮滚滚向前,大业十四年三月的某一天,江都的隋炀帝被骁果军所杀。骁果军的领导者是宇文化及,他在随后立隋炀帝的侄子秦王为傀儡,并决定率领骁果军返回关中。洛阳作为必经之路,宇文化及的到来对围攻洛阳的李密和留守洛阳的越王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在这关键时刻,“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一智慧格言发挥了作用。李密与杨侗达成了对抗宇文化及的盟约。他们共同出兵对抗宇文化及,最终宇文化及在童山之战中大败。这场战役对双方来说都损失惨重,李密也因此元气大伤。
与李密相比,宇文化及的劣势更加明显。他的才略远不及李密,之前在徐州与骁果军诸将发生的内乱严重削弱了骁果军的战斗力。宇文化及大军的后勤补给也出现了问题,粮草不足使得他的军队处于困境。而且,各方势力都不支持弑杀隋炀帝的宇文化及。
在如此多的劣势之下,宇文化及依然与李密两败俱伤。引发了一种假设:如果隋炀帝亲自率领骁果军北上,结局或许会有所不同。很多人认为,有隋炀帝的领导和指挥,隋朝或许能够延续其辉煌。洛阳的杨侗肯定会配合隋炀帝的行动,这样李密就会处于两面夹击的困境。而且,隋炀帝的才略和受支持度肯定强于宇文化及。
这种假设并非毫无道理。如果隋炀帝能够重新振作精神,亲自率领骁果军北上洛阳,他很有可能打垮甚至打跑李密,甚至可能迫使关中的李渊臣服。只要洛阳、关中和江南在手,隋朝便不会灭亡。历史没有如果,逃到江都的隋炀帝已经无法自拔,完全丧失了重新振作的精神。他的堕落与灭亡,可谓“自作孽,不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