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重工(中国领先世界的十大工业巨无霸
世界最大的龙门吊与起重传奇
想象一下,一个巨型机器,起重能力高达22000吨,能一次性提起500节高铁车厢,甚至可以搬动相当于20层楼高的重物。这就是全球最重的移动式组合吊机——“宏海号”。这台超重型吊机由宏华集团自主研发制造,是移动式的,可在各种环境中灵活运作。为了更好地完成陆地建造再入水的超级石油钻井平台的任务而生,最终,“宏海号”在江苏启东成功问世,于2015年上半年竣工。这座起重机大约相当于五十层楼高的一百五十米。它拥有主体桁架式结构的龙门吊,每个吊点能承受高达三百吨的重力,使其拥有惊人的总承重能力。“宏海号”的底部装有滚轮车,可以轻松移动以满足各种需求。其技术水平和知识产权已达到世界顶尖水平,拥有多项专利。“宏海号”不仅仅用于石油钻井平台的制造和安装,还能用于舰船的生产吊装等领域。可以说,“宏海号”的出现为全球重型设备的搬运和安装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接下来要介绍的则是世界上最大的轮式起重机——“徐工QAY1200全地面起重机”。这台起重机代表着全球最顶尖的全地面起重机制造技术,是徐工集团的一款明星产品。QAY1200拥有先进的超起技术、制动综合管理技术、油气悬挂技术等,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它的最大亮点在于可以完成各种大型工程建设的吊装需求,如风电安装和维护、石化、桥梁等。它的成熟超起组合臂技术可有效减少起重机臂变形,大幅提升了整机起重性能和安全性能。QAY1200的全轮转向设计以及油气悬架系统都是其独有的技术亮点。在徐工重型调试场完成的起吊极限工况实验中,人们亲眼见证了徐工QAY1200的实力。这款起重机的售价超过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机械巨头。
而在钢铁制造领域里有一个被称为世界高炉之王的巨大存在,那就是沙钢集团的大型炼铁高炉。这座高炉容积巨大、技术先进,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炉之一。沙钢集团作为国内最大的电炉钢和优特钢材生产基地,其炼铁高炉早在多年前就已闻名于世。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等多个部分,其巨大的体积和高度的自动化水平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生产出大量的钢铁产品。“宏海号”、徐工QAY1200全地面起重机和沙钢集团的炼铁高炉都是各自领域的杰出代表,它们展示了人类工程技术的伟大成就和无限潜力。高炉炼铁技术以其卓越的经济指标、简单的工艺流程、庞大的生产量以及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低能耗,成为了全球铁产量中的主导生产方式。高炉内,铁矿石、焦炭和熔剂等原料从炉顶装入,而从炉下风口吹入的预热空气与焦炭中的碳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上升过程中还原铁矿石,得到我们所需的生铁。
沙钢华盛5860m3高炉是节能减排、优化生产结构的标志性工程。这座高炉的建造涉及诸多技术难题的解决,如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高炉本体结构安装与焊接、机电管仪安装、耐材砌筑等。其中,高炉鼓风机站系统试车成功,其超大设备——电机重达123吨,额定功率60000千瓦,堪称世界之最。此高炉投产后,沙钢的炼铁产能将提升近三分之一。
高炉炼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炼铁竖炉,起源自炼铜竖炉发展而来。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铁是作为炼铜的副产品诞生的。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在公元前4000年已有少量的陨铁制品。之后的公元前1400年,小亚细亚的西台王国掌握了原始的冶铁技术,通过挖坑堆石燃柴的方式烧炼矿石,得到类似块状的海绵铁。随着技术的发展,冶铁技术逐渐传播到中东、非洲、欧洲等地。
在中国,炼铁技术始于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汉武帝对炼铁业的掌控和东汉时的水力鼓风的发明,中国的炼铁技术逐渐外传至朝鲜、日本等国。而在欧洲,直到12世纪才出现竖炉炼铁,16世纪欧洲普遍采用这一技术。早期的竖炉多为方形,因不懂得加熔剂,往往无法获得流动性良好的炉渣。随着炉子的增高和技术的改进,炼铁步逐渐演变为二步操作法。
在燃料方面,早期冶铁主要采用木炭,但随着森林的砍伐和产量的扩大,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煤作为高炉燃料。焦炭的出现解决了燃料问题,并成为高炉的理想燃料和还原剂。随着蒸汽机的驱动鼓风机出现和热风炉的使用,高炉大型化成为可能。新技术的出现如封闭式炉顶和热风炉的使用使得高炉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的高炉自动化控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得不提的是被誉为世界“轧机之王”的鞍钢5500mm特宽厚板轧机。这台巨大的轧机由两台四辊式轧机组成,占地面积长达两米,重量接近七千吨。整个工程涉及大量设备的安装和精准度的把握,许多部件的重量尺寸都达到了机械加工及运输的极限。这台轧机的成功建造代表了现代钢铁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全球顶级轧机与巨轮之比较
全球顶级轧机,宛如工业巨无霸,其规模与力量令人叹为观止。据闻,全球仅有六台超过5500mm的轧机,分别落户于日本新日铁大分钢厂等顶尖钢铁企业以及中国的鞍钢鲅鱼圈新厂。这些轧机机架牌坊重量超过400吨,支承辊直径最大达到2400mm,整台轧机的总重更是超过3000吨。主电机总功率达2万余千瓦,原料板坯重达250吨,车间起重机最大吨位达到惊人的400吨。它们生产的钢板厚度最大可达400mm,是普通轧机的四倍以上,这些巨无霸轧机生产的钢板可用于制造航母、战列舰、坦克等重型装备的装甲钢板。钢板的宽度和单块重量也都远超普通轧机,规格之大令人震撼。
其中,鞍钢的5米轧机生产线是中国一重集团与德国西马克·德马格公司共同设计的杰作。这条生产线的粗轧机、精轧机等核心设备由中国一重制造,而冷床、翻板机、辊道则由中冶长城重机制造。这一重大项目的成功制造,无疑打破了国外特种钢材对我国的市场封锁。
说到全球最大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无疑是当之无愧的霸主。这里曾经安装了世界最大的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目前装机容量达到了惊人的2250万千瓦,相当于近二十座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三峡水电站安装的32台70万千瓦水轮机组是目前世界上出力最大、尺寸最大的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这些巨型水轮发电机组是水电站的核心设备,也是制造难度极高的顶尖工业产品,涉及到众多复杂的加工技术。长期以来,核心技术一直被少数发达国家所垄断。值得一提的是,白鹤滩水电站作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已安装的世界最大单机容量10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展现了我国在水电技术领域的卓越实力。
武汉重型机床制造的DL250型5米数控超重型卧式车床也是世界之最。这台机床的最大工件承重负荷达到惊人的500吨,加工精度高达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无论是轧机还是水电站设备,都体现了人类工程技术的辉煌成就。这些巨大的机器不仅展示了人类的智慧与勇气,也为我们揭示了未来工程技术的无限可能。
在全球工业化的进程中,这些巨无霸机器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们为我们生产着高质量的钢材和电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让这样的巨无霸机器在更多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奇迹。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曾与世界巨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签订了一项引人注目的合同,涉及一台DL 250型5米数控超重型卧式车床的供货,合同金额高达亿元。这台机床是“十一五”国家重点项目的核心设备,堪称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超重型数控卧式机床。整机的巍峨重量达到了惊人的1450吨,最大回转直径和加工直径分别达到了5米和4.5米。更令人惊叹的是,它的总切削力高达350KN,最大加工长度延伸至20米,工件承重负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500吨,主电机功率也达到了284千瓦。
该机床的构造堪称匠心独运,由主轴箱和机身两大部件构成。其中,主轴箱的重量便达到了177吨,仅用于浇铸的胚件钢水就重达130吨。对于如此庞大的机器,控制钢水温度与浇灌进度,以保证一次成形,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国内外均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凭借超凡的技艺和毅力攻克了这一难题。
这台机床的制造意义非同寻常。它将应用于百万千瓦新型核电机组汽轮机转子、大型水轮机主轴以及特大型支承辊的精加工,甚至涉及大型航母关键部件的生产。这无疑将彻底改变这些产品长期依赖进口或无法研制的局面,推动大水电主轴、核电转子及特大型支承辊的国产化进程。对于提升我国能源发电行业和远洋船舶的制造水平,这一成就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研制DL 250型机床的过程中,武汉重型机床集团吸取了德国SCHIESS公司的设计理念,通过自主创新,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台机床不仅承载量大、精度高,而且结构合理、适用范围广、操作便捷,并实现了三大技术突破。
首先是主轴箱的超重型高精度技术。该装备的主轴箱重量之大、精度要求之高,达到了当前世界制造领域的极限。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成功突破了超重型高精度静压主轴轴承这一关键技术,获得了多项关键数据,使主轴箱的径向跳动达到了惊人的0.006毫米,这一成就位居世界前列。
其次是超长床身的制造工艺。该机床床身长达45米,导轨精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通过运用超长仿形加工技术,武汉重型机床集团成功研制出了高精度数控双龙门移动式车床,为超长床身的加工提供了可靠的工艺技术支撑。
最后是首创的国内双工作组三通道数控技术。DL250型数控重型卧车采用双工作组和三通道方式,确保两个车刀架和镗刀架能够独立控制与进给,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
北方重工集团研制的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也堪称世界之最。这台巨大的挤压机成功挤压出外径700毫米、壁厚200毫米的无缝钢管,打破了国外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并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一技术的突破将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大幅度降低进口材料的成本。
金属垂直挤压机是钢制品生产中的一种重要设备。通过施加强大的机械压力,使钢坯产生挤压变形,从模孔中挤出规定尺寸形状的金属成品。北方重工集团的这台巨大挤压机为我国钢制品生产领域开辟了新的可能,对满足未来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的建成投产将大幅度提高我国钢管生产的自给率,并为国家节约大量进口费用。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熔融玻璃润滑法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了钢的热挤压技术在冶金和机械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万吨以上的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它主要用于制造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这些钢管对于大型电站和石油化工行业至关重要。这一极端制造领域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制造能力,涵盖了设计、制造、运输、安装等众多复杂环节。长期以来,只有美国的威曼·高登公司掌握了3.15万吨挤压机组的技术,德国曼内斯曼公司、日本住友公司等也几乎垄断了世界耐高温高压厚壁成型材料市场。由于国外的技术封锁,我国不得不依赖高价进口大口径厚壁无缝钢管。
在世界最大的桥式起重机领域,有一台名为“泰山”的巨无霸,是大连重工制造的2万吨多吊点桥式起重机。它是世界上起重量最大、跨度最广、起升高度最高的起重设备。这台起重机如同一个巨大的钢铁巨人,提升高度最高可达118米,相当于将250节满载的火车车厢提升至23层高楼的高度。其横梁长达129米,采用双箱型梁结构,整体规模壮观,需要整个足球场才能容纳其身躯。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制造的这个巨无霸,突破了多吊点起升力矩平衡、多套起升机构同步控制等18项核心技术难题。它的成功投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尤其是在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的建造中。以前,大型海洋石油钻井平台通常采用分段建造法,工人在高空组装设备模块。而现在,有了这台吊机,可以实现在陆地一次性安装上层模块,并将其整体吊装至下浮体上。这不仅大大缩短了高空作业和坞内建造时间,还使得钻井平台建造周期平均缩短半年。这一创新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安全性。
中联重科制造的D5200-240塔式起重机也是全球最大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的一个杰出代表。这台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达到240吨,为马鞍山长江大桥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该起重机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工程用超大吨位塔机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得到了彻底改变。值得一提的是,该产品从设计到使用仅有9个月的超短交付期,在超大型塔机制造史上绝无仅有。D5200-240塔机获得了多项专利和技术进步奖,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它不仅体现了我国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的卓越实力,也为全球塔机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十、全球最大运梁车——中国制造的巨无霸,额定载荷高达千吨级别,即将投入运载安装巨型T形箱梁的任务之中。这款举世瞩目的巨型运输车辆不仅彰显了我国工业制造的雄厚实力,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勇气。它将负责运输的箱梁重量高达900吨,堪称世界之最。
想象一下,在繁忙的工地上,这台巨无霸运输车犹如一头力大无比的巨兽,稳稳地承载着巨大的T形箱梁。在它的帮助下,跨江大桥、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变得更加顺利。它穿梭于工地之间,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这辆运梁车的制造过程也是一部巨大的工程。它需要精密的设计、高质量的原材料和先进的生产工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严格的测试和检验,确保其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工作。它的诞生,代表了中国制造业的顶尖水平和无限潜力。
这辆巨无霸运梁车的成功研制,不仅为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更在国际上展示了中国制造的强大实力。它的出现,让世界各国都对中国的制造业刮目相看。可以预见,未来将有更多的中国制造巨无霸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为人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辆额定载荷达千吨的巨无霸运梁车,无疑是我国制造业的骄傲。它的诞生,不仅解决了大型工程建设中的运输难题,更展示了中国制造的辉煌成果。让我们共同期待,这台巨无霸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创造更多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