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三国中的第一猛将是谁?并不是吕布
谈到演义中的英勇武将,人们往往会首先提及吕布的威名。在小说中,他的武艺超群,连刘关张三兄弟联手才能将他打败。在正史中,情况却并非如此。
正史中的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事,与三国演义中的描述有着天壤之别。在三国演义中,诸侯讨伐董卓仅有两场大战,首战是汜水关之战,其次是虎牢关之战。汜水关之战中,董卓军的主将是华雄,但最终被一位无名小卒所斩杀。而在虎牢关之战中,吕布作为董卓军的主将,也未能幸免,最终被刘关张三兄弟联手击退。于是,董卓只得放弃洛阳,逃往长安。
正史中的诸侯联军并非如演义中那般威武雄壮。他们实际上是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乌合之众,缺乏统一的指挥和调度。他们整日置酒高会,战场上出工不出力。
在联军中,真正发挥作用的只有两个人:孙坚和曹操。曹操在董卓撤退时的追击被徐荣打败。而孙坚则展现出超凡的战斗力。他多次与董卓军交战,均取得胜利。华雄也是被孙坚所杀,而非关羽。吕布也曾与孙坚交战,同样被孙坚打败。
董卓对孙坚心生恐惧,派人试图笼络他,但孙坚并不为所动,继续猛烈进攻。最终,董卓被迫迁都逃到长安。可以说,联军的胜利实际上是孙坚一人的功绩,与其他诸侯关系不大。此时的孙坚,无疑是战斗力最强的统帅,无人能够与之匹敌。
早在天下大乱之前,孙坚就已展现出其勇猛作战的能力。他曾受命与董卓一起讨贼,表现出非凡的英勇。在真实历史中,第一猛将应该是孙坚,至少在早期是如此。
孙坚在初期曾与刘表联合对抗敌人。显然,刘表并非孙坚的对手,处于被动地位。命运却与孙坚作对。在一次战斗中,他中了黄祖的埋伏,被乱箭射死。此后,袁术再也不是刘表的对手,被迫从宛城撤出,逃往淮南安身。
如果孙坚没有早逝,历史的发展轨迹很可能会有所不同。凭借他的能力和勇气,他很有可能成为能与曹操一较高下的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