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朝刑部尚书的郑赐为什么会对罪犯那么好?
郑赐的仁心与明朝的波澜
追溯历史长河,总会有些人物以其独特的方式闪耀于其中。郑赐,这位明朝前期的知名官员,他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为何他对罪犯如此仁慈,能在酷热的夏日,主动为囚犯脱去刑具、租房休息?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世界,深入了解这位人物的内心世界。
郑赐,建宁人,洪武十八年,他考中并踏上了仕途,被授官为监察御史。明朝太祖在治吏方面极为严格,许多官员因小事而卷入,被贬谪或移戍边疆。在这样的背景下,郑赐的职务是监督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等,责任重大。
某日,郑赐受命前往龙江编组罪犯,带他们移戍边疆。正值盛夏,烈日炎炎,囚犯们戴着沉重的枷锁艰难前行。郑赐目睹此景,心生怜悯。他不仅主动去掉囚犯身上的枷锁,还为他们租屋休息,购买食物。甚至为生病的人寻找大夫治疗。他的善举使得大多数囚犯得以活命,未在半途倒下。
三年监察御史任满后,郑赐无过错被升迁,赴湖广布政司担任参议。他与吴文协力划弊,深受百姓爱戴,辖区内的少数民族也极为顺从。后来,他改任为北平参议,侍奉燕王谨慎小心。虽因故被贬戍安东屯,但他的事迹仍为人所称道。
建文帝继位后,燕王和楚王都要求朝廷将郑赐召至麾下。当燕王朱棣发动时,郑赐负责带领河南军队扼守燕军。永乐皇帝即位后,郑赐因曾弹劾李景隆及其他不法行为而受到重视。最终,他在永乐六年病逝。
关于他的离世,传闻甚多。有人说他是因病离世,也有人说他是自尽。但无论如何,郑赐的仁心和才华都被人们所铭记。朱棣曾表示,如果没有郑赐,他可能会误会这位忠诚的国家公仆。最终,朱棣下令为郑赐举行祭葬仪式。
这位仁慈的官员,他的事迹跨越了明朝的风云变幻,展现了一位真正的公仆对百姓的深情厚意。他的善举不仅赢得了百姓的爱戴,更让后人铭记了他的仁心和正义。在历史的长河中,郑赐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