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齐国是怎样的?为什么突然退出历史舞台?
在遥远的战国时期,一场关乎国家兴衰的纷争正在悄然上演。今天,就跟随奇闻奇网的小编,一起走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探寻其中的奥秘。
公元前286年,齐国出兵灭宋,一时间国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此时的齐闵王,骄傲狂妄,甚至萌生了取代周王室称帝的念头。齐国的嚣张气焰已经引起了各国的警惕,特别是被秦国盯上,国内纷争不断,形势已岌岌可危。
经过二十年的奋发图强,齐国的国力得到了全面恢复。此刻的齐国磨刀霍霍,蓄势待发。齐国的盟友燕国却悄然启动了复仇模式,随时可能发动攻击。但齐国对此一无所知,这一切都与苏秦在齐国当奸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苏秦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因为他认为当时齐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并未到生死存亡的边缘。他继续在中间挑拨离间。与此秦国已经悄悄强大起来,但前些年与齐国组成联军围攻其他国家,与秦国的关系闹得十分紧张。
苏秦说服齐闵王与秦国和好,秦国人虽然表面上愿意与齐国和好,但实则另有图谋。齐国的举动激怒了三晋,他们决定与齐国决一死战。苏秦却向燕军发出信号,声称时机已经成熟。但这个消息不幸泄露,苏秦被齐闵王当作奸细处死。
尽管苏秦离世,燕国的大军仍然如期而至。领军的是一位日后被人们尊称为名将的英雄。这个时代,名将辈出,如孙膑、乐毅等。他们的交锋将结果如何,令人好奇。
乐毅带领的不仅是燕军,还有秦、韩、赵、魏五国的联军。这是齐闵王外交失败的结果。这次合纵的目的不是攻打秦国,而是东方的霸主齐国。
齐国因为攻打宋国而国力膨胀,引起了各国的恐慌。再加上齐闵王的狂妄言行,三晋觉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决心要打击齐国的嚣张气焰。在乐毅的领导下,齐国无力抵抗,短短时间内陷落七十多座城池,都城临淄也告陷落,仅余即墨和莒县两座城池。从此,齐国一蹶不振,彻底退出争霸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