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求职现奇葩现象-单身的拼不过有娃的
原文揭示了在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季出现的一些“奇葩现象”,如博士生不如本科生、海归不如国内毕业生、单身不如有娃的等。文章深入分析了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指出这是就业市场成熟和理性的表现,也促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
随着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季的到来,一种与传统就业观念背道而驰的现象逐渐浮出水面。在这个以实力说话的舞台上,人们发现博士生不再总是理所当然地胜过本科生,留学归来的“海归”也并不总是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单身的毕业生在某些情况下还比不上那些已经成家立业的有娃者。这些所谓的“奇葩现象”,实际上是就业市场逐渐成熟和理性的反映。
在求职过程中,以往被认为是劣势的带娃因素如今却成为不少女性毕业生的亮点。例如余甚蓝这位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的女士,在研究生期间结婚生子后坦然表示,有了孩子并没有给她带来求职的障碍,反而因成熟稳重和责任心的增强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这不仅显示了用人单位更注重实际能力的态度转变,也为那些既追求职业发展又兼顾家庭生活的毕业生打开了更宽广的道路。
与此高学历者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过去被誉为黄金文凭的博士学位,如今在某些领域却成为求职者的负担。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应聘者的实际能力而非学历背景,对于一些实践性强的岗位而言,本科生凭借其更旺盛的精力以及相对更高的性价比而更受欢迎。黑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曲文勇教授指出,随着博士生数量的增加,一些行业对高待遇的要求使得许多用人单位对博士生望而却步。这种现象反映了就业市场的一种微妙变化:用人单位开始更加务实,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直接创造价值并且符合成本效益的员工。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变化,也促使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职业道路,避免盲目跟风。
至于留学归来的海归们,他们的处境也发生了变化。尽管留学经历过去总是被视为求职者的一大优势,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魏斌认为,留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得这一标签不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许多留学生仅仅是为了留学而留学,缺乏真正的才能和技能。用人单位越来越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开始更多地关注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而非单纯的留学背景。这提醒着未来的求职者们必须摒弃过去仅仅依赖留学背景为自己镀金的想法,转而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拥有稀缺技能的人才如蓝领工人等低学历、高技术性人才正成为求职市场中的“抢手货”。这些所谓的“奇葩现象”反映了我国就业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如今的用人单位不再仅凭单一标签如留学生或博士生来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而是更加注重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预示着我国就业市场的未来将更加公平和理性。